和平仲侍郎再用移居韵

云屋潭潭百尺馀,入帘燕雀贺新居。

人皆役役何为者,君独欣欣而乐与。

卮酒觅欢那得再,筒诗传恨未全疏。

绝交定笑嵇中散,雁足来时肯系书。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翻译

云雾缭绕的深宅大院有百尺多宽,燕雀飞入祝贺新居的落成。
人们忙碌奔波是为了什么,唯独你独自欢喜,享受着快乐。
想借一杯酒寻求欢乐,却难以再次寻觅,写诗传递哀愁,情感并未完全倾诉。
如果断绝交往,他们必定会嘲笑像嵇康那样超脱的人,当大雁南飞时,是否会带来你的书信呢?

注释

潭潭:形容深广的样子。
役役:形容忙碌不停。
欣欣:形容心情愉快。
绝交:断绝友谊。
嵇中散:嵇康,三国时期魏国名士,以超然物外著称。
雁足:大雁的脚,古代常用来比喻书信。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安逸自得的生活状态。诗人通过对新居环境的细腻描写,展现了主人公对新生活的期待和满足。"云屋潭潭百尺馀"形象地表达了新居的高大气派,而"入帘燕雀贺新居"则透露出一种喜悦之情,仿佛连鸟儿都来祝贺这份新的开始。

接下来的"人皆役役何为者,君独欣欣而乐与"反映出诗人对周围忙碌无休的人们感到不解,同时表达了主人公独自享受新生活的快乐。这里的"君"字指代主人公,而"欣欣"则是内心深处的喜悦,表明他对当前状态的满意。

"卮酒觅欢那得再"中,"卮酒"即饮酒之事,"觅欢"则在寻找快乐。这里的"那得再"含有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渴望,似乎诗人希望能重复那些愉悦的时刻。

紧接着的"筒诗传恨未全疏"中,"筒诗"可能是指将诗文装在竹筒之内以寄托思念,而"传恨"则表达了通过诗歌来传递不尽的哀愁和遗憾。这里的"未全疏"意味着这些情感尚未完全释放。

最后两句"绝交定笑嵇中散,雁足来时肯系书"给人以豁达之感。"绝交"可能是指断绝那些不必要或有害的情谊,而"定笑嵇中散"则是一种超然物外的态度,仿佛在笑看世事纷扰。"雁足来时肯系书"中的"雁足"通常指代信使之足,即通过鸿雁传递消息。这句话表达了即便是在孤独或寂寞中,也愿意等待着那份珍贵的情谊,并将这些情感化作文字记录下来。

总体而言,这首诗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纷争,自得其乐的生活态度。通过对新居的描写和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未来的期待与豁达,构建了一个既有对现实满意,又不失远大志向的诗人形象。

收录诗词(779)

李弥逊(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筠溪居士、普现居士等。大观三年(1109)进士。高宗朝,试中书舍人,再试户部侍郎,以反对议和忤秦桧,乞归田。晚年隐连江(今属福建)西山。所作词多抒写乱世时的感慨,风格豪放,有《筠溪乐府》,存词80余首

  • 号:筠西翁
  • 籍贯:吴县(今江苏苏州)
  • 生卒年:1085~1153

相关古诗词

和仲宗判监

与世浮沉半醉醒,结庐人境昼常扃。

微吟松竹风无定,着色峰峦雨乍经。

方簟北窗身是梦,瘦藤斜照影随形。

岂无曳尾泥中计,政恐肠刳不自灵。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青]韵

和刘待制

宦游踪迹信舆台,白首知非愧鲁开。

诗卷云烟舒复卷,吏行凫鹜去还来。

雨多风伯漫不省,春半花神小有才。

谁为痴儿无乐事,眼中秀句绝纤埃。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和夷仲弟喜学士兄归

烽火丛中别弟兄,独看乡月几亏盈。

万金信断秋山寂,千里人归春草荣。

雨涨波纹催过艗,风翻叶幄避行旌。

机云入洛悲辛后,谁似张华倒屣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和判宗展钵之作

公子曾修净饭因,斋鱼声里悟前身。

累觞肯缓持螯手,一钵不劳行炙人。

对镜禅心秋涧月,放怀俗虑晓江尘。

渺茫漫笑神仙事,何用金盘荐擗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