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缥竹湘南美,吾师尚毁形。
仍留负霜节,不变在林青。
每入杨枝手,因谈贝叶经。
谁期沃州讲,持此别东亭。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表达了对友人离别时的情感和对知识传承的重视。首句“缥竹湘南美”以缥缈之竹形容湘南之美,既是对自然景色的赞赏,也为后文设下了温婉的情绪。"吾师尚毁形"则透露出诗人对于教师尊敬的态度,同时也隐含了一种哀愁,因为“毁形”可能意味着老师年迈或身体不适。
接着,"仍留负霜节,不变在林青"表现了竹子即使在寒冷的季节中依然保持其绿色,这既是对自然物象的写实,也寓意着诗人希望自己或者所崇敬的人物能像这竹子一样,在任何环境下都坚守本真,始终如一。
"每入杨枝手,因谈贝叶经"则是在说,每当拿起书册(以杨枝比喻书简,以贝叶比喻古籍),便会谈论其中的学问。这里不仅展示了诗人对学问的渴望,也反映出一种文化传承的情怀。
最后,"谁期沃州讲,持此别东亭"表达了一种离别之情。诗人可能是在送别某位朋友或者老师赴往他地讲学,而自己则留在东亭。这一别,不知何时再聚,因此“持此”二字流露出一种依依不舍的情感。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和对知识传承的重视,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以及对于学问的尊崇。
不详
俗姓谢,是中国山水诗创始人谢灵运的十世孙,唐代著名诗人、茶僧,吴兴杼山妙喜寺主持,在文学、佛学、茶学等方面颇有造诣。与颜真卿、灵澈、陆羽等和诗,现存470首诗。多为送别酬答之作。情调闲适,语言简淡。的诗歌理论著作《诗式》
闲阶夜雨滴,偏入别情中。
断续清猿应,淋漓候馆空。
气令烦虑散,时与早秋同。
归客龙山道,东来杂好风。
万里巴江外,三声月峡深。
何年有此路,几客共沾襟。
断壁分垂影,流泉入苦吟。
悽凉离别后,闻此更伤心。
世业西山墅,移家长我身。
萧疏遗树老,寂寞废田春。
车巷伤前辙,篱沟忆旧邻。
何堪再过日,更送北归人。
曾看颜氏传,多记晋时仙。
却忆桐君老,俱还桂父年。
青春留鬓发,白日向云烟。
远别赍遗简,囊中有几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