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岭精舍

石壁精舍高,排云聊直上。

佳游惬始愿,忘险得前赏。

崖倾景方晦,谷转川如掌。

绿林含萧条,飞阁起弘敞。

道人上方至,清夜还独往。

日落群山阴,天秋百泉响。

所嗟累已成,安得长偃仰。

形式: 古风 押[养]韵

翻译

石壁上的精舍高高耸立,穿过云层我独自径直攀登。
愉快的游览才满足了初心,忘却了危险得以欣赏前方的美景。
悬崖倾斜使得光线昏暗,山谷转折间河流如同手掌般展开。
绿色的树林透出萧瑟之感,高飞的楼阁显得宏大而开阔。
道人到达山顶后,在宁静的夜晚独自返回。
太阳落山群山陷入阴影,秋日里众多泉水发出响声。
可叹的是束缚已经形成,怎能长久地自在舒展呢。

注释

石壁精舍:古代山中僧人修行的住所。
排云:穿过云层,形容山势高峻。
惬:满足,满意。
险:危险。
崖倾:悬崖倾斜。
景方晦:光线昏暗。
谷转川如掌:形容山谷曲折,河水在其中流淌的样子。
绿林:茂密的绿色树林。
萧条:形容环境寂静,有萧瑟之感。
飞阁:高耸的楼阁。
弘敞:宏大而开阔。
道人:修道之人,这里指住在精舍的僧人。
上方:山顶。
群山阴:群山的背阳面。
天秋:秋天,秋季。
百泉响:许多泉水流淌发出的声音。
累已成:指世俗的牵绊已经形成。
偃仰:舒展身体,引申为自由自在的生活状态。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处幽深的山中精舍,其高耸入云,给人以超然世外之感。诗中的“排云聊直上”一句,生动地展现了精舍与云间的亲密相连,既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环境的向往,也展示了其超脱尘世的心境。

“佳游惬始愿,忘险得前赏”两句,则透露出诗人对于这次山中之行的满足和喜悦。这里的“佳游”指的是一次美好的旅行,“始愿”则是最初的愿望,而“忘险得前赏”说明了诗人在面对艰险时,并不畏惧,反而因为克服了困难而获得了更为珍贵的体验。

接下来的两句“崖倾景方晦,谷转川如掌”,则通过对山谷地形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之美的深刻感受。这里的“崖倾”和“谷转”生动地展现了山势的险峻与曲折,而“景方晦”则描绘出日落时分的景象,“川如掌”则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于山中溪流的把握和理解。

紧接着的两句“绿林含萧条,飞阁起弘敞”,则进一步描写了精舍周围的自然美景。这里的“绿林”、“萧条”和“飞阁”都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而“弘敞”的用词,则增添了一份开阔与自由的感觉。

诗人在“道人上方至,清夜还独往”两句中,表达了自己对于道家修炼之地的向往,以及在清冷的夜晚独自前往那种地方的心境。这里的“道人”指的是道士,而“上方至”则暗示了一种精神上的追求和到达。

最后,“日落群山阴,天秋百泉响”两句,则描绘出一个日落时分的壮丽景象。诗中的“群山阴”、“天秋”和“百泉响”,共同构建了一个静谧而又充满生机的自然画卷。

全诗通过对山中精舍及其周围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之美的深切感悟,以及对于精神修炼和超脱尘世的追求。

收录诗词(568)

韦应物(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中国唐代诗人。汉族。今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10卷本《韦苏州集》。散文仅存一篇。因出任过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

  • 籍贯:长安(今陕西西安)
  • 生卒年:737~792

相关古诗词

路逢崔元二侍御避马见招以诗见赠

一台称二妙,归路望行尘。

俱是攀龙客,空为避马人。

见招翻局蹐,相问良殷勤。

日日吟趋府,弹冠岂有因。

形式: 五言律诗

酬元伟过洛阳夜燕

三载寄关东,所欢皆远违。

思怀方耿耿,忽得观容辉。

亲燕在良夜,欢携辟中闱。

问我犹杜门,不能奋高飞。

明灯照四隅,炎炭正可依。

清觞虽云酌,所愧乏珍肥。

晨装复当行,寥落星已稀。

何以慰心曲,伫子西还归。

形式: 古风 押[微]韵

酬卢嵩秋夜见寄五韵

乔木生夜凉,月华满前墀。

去君咫尺地,劳君千里思。

素秉栖遁志,况贻招隐诗。

坐见林木荣,愿赴沧洲期。

何能待岁晏,携手当此时。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酬刘侍郎使君

琼树凌霜雪,葱茜如芳春。

英贤虽出守,本自玉阶人。

宿昔陪郎署,出入仰清尘。

孰云俱列郡,比德岂为邻。

风雨飘海气,清凉悦心神。

重门深夏昼,赋诗延众宾。

方以岁月旧,每蒙君子亲。

继作郡斋什,远赠荆山珍。

高闲庶务理,游眺景物新。

朋友亦远集,燕酌在佳辰。

始唱已惭拙,将酬益难伸。

濡毫意僶俛,一用写悁勤。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