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天宁寺尘外楼

閒里香台尽日登,默然一笑又逢僧。

衣裁野薜缁尘净,饭试山精石鼎蒸。

大士西方谈实相,仙人东海说飞腾。

人间多少亡羊路,一一行来也未曾。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蒸]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诗人独自在香烟缭绕的寺庙中漫步,与僧侣偶遇的情景。诗人穿着朴素的野薜衣,衣衫洁净,品尝着由山中精材烹制的饭菜。他似乎对佛教的教义有所领悟,与西方的大士探讨实相,又与东海的仙人谈论飞翔之事。诗人感慨于人间的种种困境和迷茫,却依然坚持着自己的道路,未曾放弃。整首诗意境深远,充满了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超脱世俗的精神追求。

收录诗词(590)

唐顺之(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义修。汉族。明代儒学大师、军事家、散文家,抗倭英雄。正德二年十月初五出生在常州(武进)城内青果巷易书堂官宦之家。嘉靖八年(1529)会试第一,官翰林编修,后调兵部主事。当时倭寇屡犯沿海,以兵部郎中督师浙江,曾亲率兵船于崇明破倭寇于海上。升右佥都御史,巡抚凤阳,1560年四月丙申(初一)日(4月25日)至通州(今南通)去世。崇祯时追谥襄文。学者称"荆川先生"

  • 号:荆川
  • 籍贯:武进(今属江苏常州)
  • 生卒年:公元1507~1560

相关古诗词

题湖上废寺二首(其一)

禅宫旧枕清湖曲,与客寻幽试共登。

独树春深初着蕊,空山行遍不逢僧。

台荒曾与施乌食,城化徒闻驻鹿乘。

惟有松房明月影,夫年长似为然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蒸]韵

题湖上废寺二首(其二)

古寺无人尽日开,阴廊寂寂长莓苔。

何年飞锡老僧去,此度折梅狂客来。

迸水乍如闻梵乐,疏松犹自绕香台。

人间俛仰成今古,何必昆明有劫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题龙池庵三首(其二)

精庐原寄北山岩,新筑高斋过岭南。

谷窈窕间还密树,石孤危处更虚庵。

听经野鹿频窥户,宴坐山僧不出龛。

客欲逃禅无可醉,远公于酒禁方严。

形式: 七言律诗

题龙池庵三首(其三)

霁后岚光散晓岩,望中佳丽尽东南。

三春兰蕙堪成畹,千里湖山并在庵。

驯鸽下时呈佛性,飞鹰宿处见僧龛。

维摩今日还多病,酬答谁将究妙严。

形式: 七言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