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多山

我家龙多西,出门山在目。

杖履三十里,兄弟穿云宿。

山上有顷田,岩洞多重复。

石囤如内空,可容万亿斛。

奇古一仙台,清绝三梵屋。

千岁大夫松,万竿君子竹。

四时风飕飕,多寒而少燠。

天低星日近,举首心自肃。

不敢高声呼,恐帝谓予黩。

转盼四方宽,万山皆俯伏。

幽人来避世,松柏可充腹。

何劳苦煎炮,自有云蒸熟。

朝易暮楞严,随意伴幽独。

天下真乐在,安用名利逐。

我亦知此乐,倚门望良速。

入山未要深,且归问寝餗。

男儿天下志,未忍同草木。

他时素志遂,人进我则缩。

来此寄馀生,分此山林福。

吾心与道俱,出处应可卜。

形式: 古风 押[屋]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士在深山中的生活景象和心境。诗人通过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自己对于世俗纷扰的超脱和追求精神自由的愿望。

"出门山在目"一句直接勾勒出了诗人居住的环境,是一个被群山环绕的地方。接着"杖履三十里,兄弟穿云宿"表明了诗人与外界的联系并不远,但心灵的交流却是超越物质距离的。

"山上有顷田,岩洞多重复"描写的是山中的自然景观,其中"顷田"和"岩洞"都蕴含着时间的沉淀和空间的深邃。"石囤如内空,可容万亿斛"则是对这种自然空间的一种夸张,强调了其广大无边。

接下来的"奇古一仙台,清绝三梵屋"更进一步渲染出一个超凡脱俗的境界,其中"仙台"和"梵屋"都带有道教和佛教中的修行之地的意味,表达了诗人对于精神世界的向往。

"千岁大夫松,万竿君子竹"则是对自然景物的一种拟人化描写,使得这些静默的植物也似乎具有了智慧和品格。"四时风飕飕,多寒而少燠"描绘出山中四季的气候变化,其中"四时"和"多寒而少燠"强调了时间流转和自然界的冷暖交替。

"天低星日近,举首心自肃"则是诗人在面对浩瀚苍穹的宇宙时的内心感受。"不敢高声呼,恐帝谓予黩"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和神灵的一种敬畏之心。

紧接着"转盼四方宽,万山皆俯伏"则是从宏观上描绘出了诗人所处环境的壮丽景象,其中"转盼"和"万山皆俯伏"都形象地表达了自然界对于诗人的包容与压力。

"幽人来避世,松柏可充腹"则是对隐居生活的一种理想化描写。"何劳苦煎炮,自有云蒸熟"则是对这种生活方式的肯定,其中"何劳苦"表达了诗人的轻松态度。

"朝易暮楞严,随意伴幽独"则是对日常生活的一种描述,其中"朝易暮楞严"和"随意伴幽独"都强调了时间的流逝和心灵的自在。

"天下真乐在,安用名利逐"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俗功名的超脱态度。"我亦知此乐,倚门望良速"则是对这种精神境界的一种向往,其中"倚门望良速"透露出一种期待和渴望。

最后两句"入山未要深,且归问寝餗。男儿天下志,未忍同草木"表达了诗人对于隐居生活的选择和坚持,以及对于人生志向的不懈追求。"他时素志遂,人进我则缩"则是在强调这种选择的决心,而"来此寄馀生,分此山林福"则是对自己余生的安排和对于自然恩赐的一种感激。

全诗通过对山中生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深切愿望。这种愿望不仅体现在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上,也体现在对隐居生活方式的选择和坚持上,是一首充满哲理和情感的山水田园诗。

收录诗词(1)

文师敬(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题元子故宅

漫郎百事皆漫尔,独有溪山认作吾。

念无一物镇泉石,生怕偃蹇羞吾徒。

灵武中兴功掩德,天地大义须人扶。

宁将善颂寓谲谏,百世闻之立懦夫。

太师劲气形于笔,二美能兼自古无。

后来衮衮下注脚,识者涪翁次石湖。

松煤狼藉楮山赭,空谷雷响工传摹。

徘徊熟玩长太息,世道日与湘流俱。

形式: 古风 押[虞]韵

题澹山岩

为爱溪山来永州,黄茅白苇使人愁。

驱车遥指崳峰去,峰在潇江最上头。

江转峰回景奇绝,澹山嵌窦真天设。

摩挲丹灶酌石泉,髣髴曾游今几劫。

徵君徵君苦避秦,一秦人又一秦人。

青山踏破无扃鐍,何地堪逃世上尘。

形式: 古风

映山红

遂请后。愿频醉、石楼溪口。

形式: 押[有]韵

齐云庵

齐云山特立,古刹悬危壁。

翠竹舞柔风,高峰耸红日。

龙井冽生寒,冰房清澈骨。

半空神气怡,恍入群仙窟。

仰盼天河明,俯濯龙潭碧。

白云任去留,好鸟时栖息。

一笑尘世空,此乐复何极。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