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场平闻猿

清猿泠泠鸣玉箫,三声两声高树梢。

子母联拳传枝去,忽作哀厉长鸣号。

天寒林深山石恶,行人举头双泪阁。

雪涧琴心未足悲,须写峡中肠断时。

形式: 古风

翻译

清冷的猿猴鸣叫如玉箫声,三两声响起在高高的树梢。
它们母子紧紧相拥传递哀鸣,突然发出长长的悲号。
天气寒冷,森林幽深,山石险恶,行人抬头望见此景止不住泪水。
即使琴声凄凉,也无法完全表达心中的悲伤,还需写下峡谷中那令人心碎的时刻。

注释

清猿:形容猿猴叫声清脆。
泠泠:形容声音清越。
玉箫:比喻猿猴的叫声悦耳。
高树梢:指很高的树梢。
子母联拳:母子相拥。
哀厉:悲哀而严厉。
长鸣号:长时间的哀鸣。
天寒:天气寒冷。
林深:森林深邃。
山石恶:山石险峻。
行人:路上行走的人。
双泪阁:停下脚步,泪流不止。
雪涧:积雪的山涧。
琴心:琴声所表达的情感。
峡中:峡谷之中。
肠断:形容极度悲伤。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日山行的画面,以清冷的猿鸣作为引子。"清猿泠泠鸣玉箫",形象地写出猿猴叫声如玉箫般悠扬,但又带着几分凄凉。接下来的"三声两声高树梢",暗示了猿鸣在高高的树梢间回荡,显得孤独而遥远。

"子母联拳传枝去",运用拟人手法,形容猿猴母子间的呼唤,仿佛它们紧紧相依,通过树枝传递情感。然而,这种亲情交流突然转变为"忽作哀厉长鸣号",透露出一种悲伤和绝望的情绪。

诗人接着借景抒情,"天寒林深山石恶",描绘了寒冷的天气、幽深的森林和险恶的山石,这些环境因素增添了猿鸣的悲凉氛围。行人听到这哀鸣,不禁"行人举头双泪阁",表达了对旅途艰辛和孤寂的共鸣。

最后两句"雪涧琴心未足悲,须写峡中肠断时",进一步深化了主题,将猿鸣比作琴音,表达的不仅是个人的哀愁,更是对人生坎坷、世事无常的深深感慨。整首诗以猿鸣为线索,展现了诗人旅途中的孤独与哀思。

收录诗词(2044)

范成大(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南宋诗人。谥文穆。从江西派入手,后学习中、晚唐诗,继承了白居易、王建、张籍等诗人新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终于自成一家。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他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 字:致能
  • 号:称石湖居士
  • 籍贯:平江吴县(今江苏苏州)
  • 生卒年:1126-1193

相关古诗词

万州

晨炊维下岩,晚酌舣南浦。

波心照州榜,云脚响衙鼓。

前山如屏墙,得得正当户。

西江朝宗来,循屏复东去。

官曹倚岩栖,市井唤船渡。

瓦屋仄石磴,猿啼闹人语。

剔核杏馀酸,连枝茶剩苦。

穷乡固瘠薄,陋俗亦寒窭。

营营谋食艰,寂寂怀砖诉。

昔闻吏隐名,今识吏隐处。

形式: 古风

万州西山湖亭秋荷尚盛

丛荟忽明眼,山腰滟湖光。

列岫绕云锦,深林护风香。

西山即太华,玉井馀秋芳。

隔江招岑仙,共擘双莲房。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万景楼

左披九顶云,右送大峨月。

残山剩水不知数,一一当楼供胜绝。

玻瓈濯锦遥相通,指麾大渡来朝宗。

川灵胥命各东去,我亦顺流呼短篷。

诗无杰语惭风物,赖有丹青传小笔。

仍添诗客倚栏看,令与山川相映发。

龙弯归路绕乌尤,栋云帘雨邀人留。

若为唤得涪翁起,题作西南第一楼。

形式: 古风

三月十五日华容湖尾看月出

云销澧阳风,月生岳阳水。

谁推赤金盘,涌出白银地。

徘徊忽腾上,蹀蹀恐颠坠。

稍高轮渐安,飞彩到篷背。

晶晶浪皆舞,靥靥星欲避。

兜罗世界网,普现无边际。

官居束户庭,有眼如幻翳。

向非行大荒,宁有此巨丽。

乘除较得失,漂泊非左计。

妻孥竞驩哗,渠亦知许事。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