凄凉犯.北游道中寄怀

萧疏野柳嘶寒马,芦花深、还见游猎。

山势北来,甚时曾到,醉魂飞越。酸风自咽。

拥吟鼻、征衣暗裂。正凄迷,天涯羁旅,不似灞桥雪。

谁念而今老,懒赋长杨,倦怀休说。

空怜断梗梦依依,岁华轻别。

待击歌壶,怕如意、和冰冻折。

且行行,平沙万里尽是月。

形式: 词牌: 凄凉犯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凄凉孤寂的旅途感受。"萧疏野柳嘶寒马,芦花深、还见游猎"一句,通过野柳和寒马的形象传达了秋冬之交的荒凉景色,同时透露出诗人所处的是一个狩猎活动频繁的地方。"山势北来,甚时曾到,醉魂飞越"表明诗人对过往经历有深刻的记忆,那种“醉魂”的状态似乎是诗人在旅途中的一种精神寄托。

"酸风自咽。拥吟鼻、征衣暗裂"一句,则更加凸显了寒冷和孤独,"酸风"不仅是自然环境的写照,也反映了诗人的内心感受。"正凄迷,天涯羁旅,不似灞桥雪"这里的“凄迷”强化了旅途中的寂寞与无奈,而"羁旅"则明示了诗人远离家乡的流离生涯之感。

"谁念而今老,懒赋长杨,倦怀休说。空怜断梗梦依依,岁华轻别"这几句,表达了诗人对青春易逝、时光飞逝的感慨,同时也反映了他对于过往美好的记忆无法挽留的无奈。

最后两句"待击歌壶,怕如意、和冰冻折。且行行,平沙万里尽是月"则透露出诗人在旅途中寻找慰藉的心理状态,通过击打歌壶来排解内心的寂寞与寒冷,但又害怕那如意的乐声也会因寒冷而折损。最后一句“且行行,平沙万里尽是月”,则是在描绘诗人面对广阔的旅途和无边的夜空中,那种孤独但又坚持前行的心境。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刻画,以及内心感受的深入抒发,展现了一位游子在外漂泊时所体验到的凄凉与孤寂。

收录诗词(301)

张炎(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晚年号乐笑翁。祖籍陕西凤翔。六世祖张俊,宋朝著名将领。父张枢,“西湖吟社”重要成员,妙解音律,与著名词人周密相交。是勋贵之后,前半生居于临安,生活优裕,而宋亡以后则家道中落,晚年漂泊落拓。著有《山中白云词》,存词302首。另一重要的贡献在于创作了中国最早的词论专著《词源》,总结整理了宋末雅词一派的主要艺术思想与成就,其中以“清空”,“骚雅”为主要主张

  • 字:叔夏
  • 号:玉田
  • 生卒年:1248年-1320年

相关古诗词

壶中天.怀霅友

异乡倦旅,问扁舟东下,归期何日。

琴剑空随身万里,天地谁非行客。

李杜飘零,羊昙悲感,回首俱陈迹。

羁怀难写,豆虫吟破孤寂。

柳外门掩疏阴,佳人何处,溪上蘋花白。

留得一方无用月,隐隐山阳闻笛。

旧雨不来,风流云散,惟有长相忆。

雁书休寄,寸心分付梅驿。

形式: 词牌: 念奴娇

壶中天/念奴娇

绕枝倦鹊,鬓萧萧、肯信如今犹客。

风雪荷衣寒叶补,一点灯花悬壁。

万里舟车,十年书剑,此意青天识。

泛然身世,故家休问清白。

却笑醉倒衰翁,石床飞梦,不入槐安国。

只恐溪山游未了,莫叹飘零南北。

滚滚江横,呜呜歌罢,渺渺情何极。

正无聊赖,天风吹下孤笛。

形式: 词牌: 念奴娇

壶中天/念奴娇

长流万里。与沈沈沧海,平分一水。

孤白争流蟾不没,影落潜蛟惊起。

莹玉悬秋,绿房迎晓,楼观光疑洗。

紫箫声袅,四檐吹下清气。

遥睇浪击空明,古愁休问,消长盈虚理。

风入芦花歌忽断,知有渔舟闲舣。

露已沾衣,鸥犹栖草,一片潇湘意。

人方酣梦,长翁元自如此。

形式: 词牌: 念奴娇

壶中天(其一)养拙园夜饮

瘦筇访隐,正繁阴闲锁,一壶幽绿。

乔木苍寒图画古,窈窕行人韦曲。

鹤响天高,水流花净,笑语通华屋。

虚堂松外,夜深凉气吹烛。

乐事杨柳楼心,瑶台月下,有生香堪掬。

谁理商声帘外悄,萧瑟悬珰鸣玉。

一笑难逢,四愁休赋,任我云边宿。

倚阑歌罢,露萤飞上秋竹。

形式: 词牌: 念奴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