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稻

早稻如倒戈,十穗八九折。

晚稻不及秀,日炙根土烈。

踏车激湖水,车众湖欲竭。

得泉如沸汤,旱土湿未彻。

老农祝天工,叩额眼垂血。

游云不作雨,风至辄散灭。

昊天未悔祸,牲玉无徒设。

谁能缚妖魃,敕起龙泼剌。

形式: 古风

翻译

早稻像叛军倒戈,多数穗子都被压弯。
晚稻不如早稻秀美,阳光直射下,根部和土壤热得厉害。
踩踏水车抽湖水,众多车辆使湖水几乎干涸。
汲取的泉水像沸水般滚烫,干旱的土地仍未能充分湿润。
老农向天祈求,额头叩地,眼中含泪。
游荡的云彩不下雨,风一吹就散了。
苍天并未后悔降灾,祭祀的牺牲和玉器都徒劳无功。
谁能制服旱魔?命令龙王降雨吧!

注释

早稻:早熟的稻谷。
倒戈:比喻失去支持或改变立场。
十穗八九折:大部分稻穗被压弯。
晚稻:晚熟稻。
不及秀:不如早稻长得好。
日炙:太阳暴晒。
踏车:踩动水车。
激:激起。
车众:车辆多。
得泉:汲取泉水。
如沸汤:像开水一样热。
旱土:干旱的土地。
祝:祈求。
天工:自然的力量。
叩额:叩头。
游云:浮云。
风至辄散灭:风一来就散去。
昊天:天空。
悔祸:后悔降灾。
牲玉:祭祀用的牺牲和玉器。
妖魃:古代传说中的旱鬼。
敕:皇帝的命令。
龙泼剌:龙王降雨。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农事艰辛的图景,通过对比早晚两季稻谷的不同状态,表达了农民对于自然灾害和天气变化的无奈与希望。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如将早稻比作“倒戈”,形象地展示了其茂盛而弯曲的姿态;晚稻则“不及秀”,显现出成长不足的萧条景象。

诗人通过对日炙和根土烈日的描述,传达了旱灾带来的干涸与痛苦。踏车激湖水、车众湖欲竭的情景,则反映出了人们在干旱中寻找水源的迫切心情。得泉如沸汤一句,表明即便找到水源,也只能稍解燃眉之急。

老农祝天工,叩额眼垂血,是对上苍的祈求和悲痛的情感表达。游云不作雨、风至辄散灭,则强调了自然界的无常与人力所不能控制的苦恼。而昊天未悔祸、牲玉无徒设,可能是对上天或权贵的一种控诉和无奈。

最后,谁能缚妖魃,敕起龙泼剌,是一种渴望英雄出现、能够解决困境的愿景。在这里,“妖魃”象征着自然灾害或社会混乱,而“敕起龙泼剌”则是希望有一股强大力量来拨乱反正。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农事和天气的生动描绘,展现了农业生产的艰辛与不确定性,以及人在自然面前的渺小无力。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于更好生活状态的向往和期待。

收录诗词(2256)

张耒(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北宋时期大臣、文学家,人称宛丘先生、张右史。代表作有《少年游》、《风流子》等。《少年游》写闺情离思,那娇羞少女的情态跃然纸上,让人羡煞爱煞,那份温情美妙真是有点“浓得化不开”。著有《柯山集》、《宛邱集》。词有《柯山诗余》。列为元佑党人,数遭贬谪,晚居陈州

  • 字:文潜
  • 号:柯山
  • 籍贯: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州市)
  • 生卒年:1054—1114年

相关古诗词

曲河驿初见嵩少

我行日益深,所遇日益好。

森然过绝壁,惨淡石色老。

层峰乍崩奔,峻峡忽开导。

清溪泻两间,浅濑浮水鸟。

萦纡石路窄,构架野桥小。

娟娟翠筱寒,时见木合抱。

危亭偶平旷,是日见嵩少。

峨峨重云外,傲睨插苍昊。

坐令群山势,凌轹困籍蹈。

平生忽俗事,丘壑情所好。

无谋苟自给,薄官废幽讨。

岂无幽栖士,顾我林下笑。

会当采芝去,富贵曷足道。

形式: 古风

有所叹

达士不可羁,其次远羁绊。

我无达人风,又不能自远。

纷纷随世俗,碌碌走薄宦。

其来或遭驱,其去或被挽。

吾求亦何有,五斗固易办。

不师陶渊明,腰为小儿俯。

由来为贫仕,荣辱何敢辩。

乘田与委吏,孔子不云贱。

形式: 古风

有所叹五首(其五)

卫青功高不荐贤,犹有苏建能拳拳。

魏其已诛武安死,将军畏祸无敢言。

田窦安知天下士,可是一言谁得罪。

当忧磊落世上奇,白头骑奴安得知。

形式: 古风

有所叹五首(其四)

蝎能毒人不能死,人能捕蝎残其类。

世人意恶蝎为虐,人蝎相残竟谁至。

不参彼已怨一方,自古诗人以为刺。

我疑人酷蝎所羞,何暇区区论蝎罪。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