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陶挽歌词三首(其二)

嗟我在生日,一饮数十觞。

有时无酒饮,亦复泼醅尝。

今日虽有酒,罗列在我傍。

对之徒自叹,与世隔风光。

所幸埋骨地,不离云外乡。

魂魄时一游,此乐犹未央。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翻译

感叹我生在这一天,喝上几十杯酒。
有时没有酒可喝,也只好倒掉剩酒尝一尝。
今天虽然有酒摆着,却独自摆在身边。
面对它只能叹息,仿佛与世隔绝,失去了欢乐。
幸运的是,我的埋骨之地,就在那云雾缭绕的地方。
灵魂时常来此游荡,这种乐趣似乎无穷无尽。

注释

嗟:感叹。
生日:生日。
一饮:一口气喝。
数十觞:几十杯。
泼醅:剩酒。
尝:品尝。
罗列:排列。
傍:旁边。
对之:对着它。
隔风光:隔绝了世俗的欢乐。
埋骨地:死后安息的地方。
云外乡:云雾之外的地方。
魂魄:灵魂。
游:游荡。
此乐:这种乐趣。
未央:无穷无尽。

鉴赏

这首诗的开篇“嗟我在生日,一饮数十觞”即展现了诗人豪放不羁的生活态度,通过对比平日与今日的酒宴,表达了一种时光流转、物是人非的情感。"有时无酒饮,亦复泼醅尝"则透露出诗人对美好事物的一种渴望和享受,即便是在没有酒的时候,也要找到快乐的方式。

"今日虽有酒,罗列在我傍"描绘了一幅丰盛宴席的情景,但紧接着"对之徒自叹,与世隔风光"则流露出诗人内心的孤独和与世俗的疏离。这种感慨不仅来自于个人经历,更是时代变迁带来的无奈。

"所幸埋骨地,不离云外乡"表达了对未来安身之处的一种期望,这里的“云外乡”象征着一种超脱世俗的理想。最后两句“魂魄时一游,此乐犹未央”,则是诗人通过灵魂暂时的自由飞翔,来寻求内心深处的快乐和满足。

整首诗通过对饮酒、宴席的描述,以及个人情感与宇宙自然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对于人生、世态以及自我精神世界的独到见解。

收录诗词(1146)

吴芾(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浙江台州府人(现今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田市吴桥村)人。绍兴二年(1132)进士,官秘书正字,因揭露秦桧卖国专权被罢官。后任监察御史,上疏宋高宗自爱自强、励精图治

  • 字:明可
  • 号:湖山居士
  • 生卒年:1104—1183

相关古诗词

和陶挽歌词三首(其一)

吾年七十五,寿命不为促。

仕仅五十年,出处粗可录。

人生会有尽,自应身就木。

寄语亲旧辈,不必为我哭。

百年如一梦,吾梦今始觉。

亦既了万缘,无殆亦无辱。

所欠惟一死,得死今已足。

形式: 古风

和陶桃花源

我闻桃花源,其先是秦世。

当时避地人,岁久俱已逝。

其后长子孙,生理还不废。

种桃以自营,结茅以自憩。

有儿但发蒙,初不工六艺。

有田但收禾,了不输二税。

有鸡只晨号,有犬不夜吠。

渊明爱其真,为此成新制。

我久闻其风,褰裳思一诣。

所虑路难通,仍恐水难厉。

梦寐不能忘,抱恨知几岁。

所恨天见私,于此施嘉惠。

贻我万株桃,漫山迷眼界。

却胜武陵溪,草树相蒙蔽。

相去复不远,只在吾庐外。

人号小桃源,景物适相契。

形式: 古风

和陶读山海经十三首韵送机简堂自景星岩再住隐静(其九)

纷纷学禅者,腰包竞奔走。

才能脱葛藤,痴意便自负。

求其道德尊,如师盖希有。

愿傅上乘人,永光临济后。

形式: 古风 押[有]韵

和陶读山海经十三首韵送机简堂自景星岩再住隐静(其四)

我年七十五,木末挂残阳。

纵使身未逝,亦岂能久长。

尚冀林间住,与师共末光。

孤云俄暂出,道俗纷苍黄。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