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古今利名路,只在侬门前。
至老不离家,一生常晏眠。
牛羊晚自归,儿童戏野田。
岂思封侯贵,唯只待丰年。
征赋岂辞苦,但愿时官贤。
时官苟贪浊,田舍生忧煎。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田园牧歌式的宁静生活,诗人表达了对简单生活的向往和满足。"古今利名路,只在侬门前"表明诗人认为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就在自己的家门前,不需要外出追求。"至老不离家,一生常晏眠"则是对安逸生活的一种向往,希望一生都能在家中安然无忧地过活。
"牛羊晚自归,儿童戏野田"这一句描绘了一幅牧歌式的和谐景象,表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界和谐共生的情感。"岂思封侯贵,唯只待丰年"则是表达了对富裕生活的期待,但这种富裕并非通过权力或地位来获得,而是期待土地的丰收。
"征赋岂辞苦,但愿时官贤"这两句透露出诗人对于现实社会的一种期望,希望不再有繁重的徭役,只要时政清明就足够了。最后一句"时官苟贪浊,田舍生忧煎"则表现了对当权者贪婪行为的担忧,这样的行为会给普通百姓带来忧虑和痛苦。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对于平凡生活的向往和满足,以及对社会现实的关切,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平静的态度。
不详
唐末五代十国著名诗人。七年后(902)授职校书郎,尝与罗隐、方干、贯休同倡和。在登第授职之间的七年中,他随军出塞抵御外敌,写下了许多边塞诗,有不少反映边塞生活,激励士气的佳作。征戍之情,深切动人。对军旅之劳、战争景象描写的气势豪迈、色彩浓烈、音调铿锵。有《灵溪集》七卷,今编诗一卷。其名句“一寸光阴一寸金”,至今民间广为流传
喧喧洛阳路,奔走争先步。
唯恐著鞭迟,谁能更回顾。
覆车虽在前,润屋何曾惧。
贤哉只二疏,东门挂冠去。
谁唱关西曲,寂寞夜景深。
一声长在耳,万恨重经心。
调古清风起,曲终凉月沉。
却应筵上客,未必是知音。
白烟昼起丹灶,红叶秋书篆文。
二十四岩天上,一鸡啼破晴云。
风呼山鬼服役,月照衡薇结花。
江暖客寻瑶草,洞深人咽丹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