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日关路作

晚景函关路,凉风社日天。

青岩新有燕,红树欲无蝉。

愁立驿楼上,厌行官堠前。

萧条秋兴苦,渐近二毛年。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翻译

傍晚时分途经函谷关,凉风吹拂在社日的天空。
青色的岩石上新有了燕子巢,红色的树木即将告别蝉鸣。
愁苦地站立在驿站的楼上,厌倦了在官道前行走。
秋天的萧瑟情绪令人苦闷,渐渐接近老年的岁月。

注释

晚景:傍晚的景色。
函关路:函谷关的道路,函谷关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关隘。
社日:古代祭土地神的日子,通常指春社和秋社,这里指秋季。
青岩:青色的岩石。
新有燕:新来的燕子筑巢。
红树:红色的树木。
欲无蝉:快要没有蝉鸣的声音了,意味着秋天的到来。
愁立:忧愁地站立。
驿楼:古代供传递公文的人中途休息、换马的处所。
行官堠:行走在标记路程的土堆(堠)前,堠是古代计算道路里数的标志。
萧条:形容环境或心情的冷落、凄凉。
秋兴:秋天引发的情感。
二毛年:古人以黑发夹杂白发为‘二毛’,比喻年老。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秋边塞的萧瑟图景,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抒发了自己的忧愁与孤独感。

"晚景函关路,凉风社日天。" 开篇便营造出一种肃杀而寂寞的边塞氛围,函关路上暮色渐浓,凉风习习,社日(可能指某种节气或祭祀活动)之时天空辽阔。

"青岩新有燕,红树欲无蝉。" 绿色的岩石旁现出新归巢的燕子,而红色的树木上似乎不愿再容纳那些烦人的蝉虫。这两句通过对色彩和生灵的描绘,强化了边塞的静谧与孤寂。

"愁立驿楼上,厌行官堠前。" 诗人站在驿站的高楼之上,心中充满忧虑;而在官道旁漫步时,又感到一种厌倦和无奈。这两句表达了诗人的内心世界,是对前景的深刻感慨。

"萧条秋兴苦,渐近二毛年。" 萧瑟的秋天让人感到痛苦不堪,而岁月匆匆,自己也逐渐步入老年。这两句是诗人的自我反思,也是对生命流逝的无奈感受。

整首诗通过对边塞景物的描写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独特的情怀与深邃的思想。

收录诗词(2943)

白居易(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 字:乐天
  • 号:香山居士
  • 生卒年:772年-846年

相关古诗词

花前有感兼呈崔相公刘郎中

落花如雪鬓如霜,醉把花看益自伤。

少日为名多检束,长年无兴可颠狂。

四时轮转春常少,百刻支分夜苦长。

何事同生壬子岁,老于崔相及刘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足疾

足疾无加亦不瘳,绵春历夏复经秋。

开颜且酌尊中酒,代步多乘池上舟。

幸有眼前衣食在,兼无身后子孙忧。

应须学取陶彭泽,但委心形任去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近见慕巢尚书诗中屡有叹老思退之意又于洛下新置郊居然宠寄方深归心大速因以长句戏而谕之

近见诗中叹白发,遥知阃外忆东都。

烟霞偷眼窥来久,富贵黏身摆得无。

新置林园犹濩落,未终婚嫁且踟蹰。

应须待到悬车岁,然后东归伴老夫。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连雨

风雨闇萧萧,鸡鸣暮复朝。

碎声笼苦竹,冷翠落芭蕉。

水鸟投檐宿,泥蛙入户跳。

仍闻蕃客见,明日欲追朝。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萧]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