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于慎行所作的《山堂宴坐有感》。诗中描绘了诗人远离尘嚣,隐居山林的生活状态,以及对过往友情的怀念和对世事变迁的感慨。
首联“尺组当年早自抛,溪山随处小诛茅”,开篇即展现出诗人对过去官场生活的决绝态度,以及对自然山水的向往与归隐之心。“尺组”借指官职或权力,诗人以“早自抛”表达对这些身外之物的摒弃,选择在溪流山川间寻找心灵的栖息地,过着简朴而自由的生活。
颔联“孤踪放浪惭真隐,末路浮沉念素交”,进一步揭示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虽然他表面上放浪形骸,看似真正的隐士生活,但内心却难以完全摆脱世俗的牵绊,对旧日的友情仍怀有深深的怀念。这里既有对自我追求的肯定,也流露出对现实无奈的感慨。
颈联“万里云深难假翼,一枝风静可为巢”,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由与宁静的渴望。在广阔的天空下,诗人感到自己如同无法飞翔的鸟儿,被束缚在有限的空间里;而在静谧的树林中,他找到了可以安身立命之所。这既是对个人命运的反思,也是对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
尾联“虚襟久已忘玄白,肯向人间作解嘲”,总结了诗人的心境。经过长时间的沉淀,他已经超越了对黑白、是非的执着,不再为世俗的评价所困扰。他愿意以一种超脱的态度,面对人生的各种境遇,不作无谓的辩解与嘲笑,展现出一种淡泊名利、超然物外的境界。
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有对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以及对友情和理想的怀念。于慎行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情感,展现了明代文人对于隐逸生活的独特理解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