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堂宴坐有感

尺组当年早自抛,溪山随处小诛茅。

孤踪放浪惭真隐,末路浮沉念素交。

万里云深难假翼,一枝风静可为巢。

虚襟久已忘玄白,肯向人间作解嘲。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肴]韵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于慎行所作的《山堂宴坐有感》。诗中描绘了诗人远离尘嚣,隐居山林的生活状态,以及对过往友情的怀念和对世事变迁的感慨。

首联“尺组当年早自抛,溪山随处小诛茅”,开篇即展现出诗人对过去官场生活的决绝态度,以及对自然山水的向往与归隐之心。“尺组”借指官职或权力,诗人以“早自抛”表达对这些身外之物的摒弃,选择在溪流山川间寻找心灵的栖息地,过着简朴而自由的生活。

颔联“孤踪放浪惭真隐,末路浮沉念素交”,进一步揭示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虽然他表面上放浪形骸,看似真正的隐士生活,但内心却难以完全摆脱世俗的牵绊,对旧日的友情仍怀有深深的怀念。这里既有对自我追求的肯定,也流露出对现实无奈的感慨。

颈联“万里云深难假翼,一枝风静可为巢”,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由与宁静的渴望。在广阔的天空下,诗人感到自己如同无法飞翔的鸟儿,被束缚在有限的空间里;而在静谧的树林中,他找到了可以安身立命之所。这既是对个人命运的反思,也是对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

尾联“虚襟久已忘玄白,肯向人间作解嘲”,总结了诗人的心境。经过长时间的沉淀,他已经超越了对黑白、是非的执着,不再为世俗的评价所困扰。他愿意以一种超脱的态度,面对人生的各种境遇,不作无谓的辩解与嘲笑,展现出一种淡泊名利、超然物外的境界。

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有对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以及对友情和理想的怀念。于慎行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情感,展现了明代文人对于隐逸生活的独特理解和追求。

收录诗词(1364)

于慎行(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更字无垢。于慎思弟。隆庆二年进士。万历初历修撰、日讲官,以论张居正“夺情”,触其怒。以疾归。居正死后复起。时居正家被抄没,慎行劝任其事者应念居正母及诸子颠沛可伤。累迁礼部尚书。明习典制,诸大礼多所裁定。以请神宗早立太子,去官家居十余年。万历三十五年,廷推阁臣,以太子少保兼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以病不能任职。旋卒,谥文定。学问贯穿百家,通晓掌故。与冯琦并为一时文学之冠。有《谷城山馆诗文集》

  • 字:可远
  • 籍贯:明山东东阿
  • 生卒年:1545—1607

相关古诗词

寿业师周先生八十

朱袍黄发态蹁跹,寿算今齐钓渭年。

渤海旧民祠令长,蓬莱新籍注神仙。

石函自有还丹药,菊径曾无贳酒钱。

自幸白头称弟子,长陪杖屦醉花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寄李中丞总理河漕

阳九终疑数未真,江淮保障属贞臣。

风霆立破千妖胆,雨露能销万里尘。

泽国方多沉后灶,河堤更少负馀薪。

东南半壁归军府,珍重艰危报主身。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哭冯大宗伯四首(其一)

齐城笳鼓玉音开,漳水楼船素幔回。

国运能堪倾栋厦,主恩已自彻泉台。

百身莫赎千秋泪,万事空悲一代才。

忍听雍门琴里调,牛山凝眺不胜哀。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哭冯大宗伯四首(其二)

十年讲幄奉宸聪,献纳先成密勿功。

著就新书惟贾傅,传来启事是山公。

南宫忽坼中台座,东海虚论大国风。

一疏酸辛遗死谏,何人不信史鱼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