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将行,烹鹅鹿出刀剑以饮客,以诗戏之

破匣哀鸣出素虬,倦看鹢鹢听呦呦。

明朝只恐兼烹鹤,此去还须却佩牛。

便可先呼报恩子,不妨仍带醉乡侯。

他年万骑归应好,奈有移文在故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翻译

破旧的琴匣中传出哀怨的琴声,如同白龙在诉说,我已厌倦了那些天鹅的叫声。
明天恐怕连鹤也会被烹煮,这次离去,还得像古人那样放弃富贵生活。
可以先召唤那个报恩的使者,不妨带着酒仙的逍遥态度。
将来万马归来的景象应当美好,只是心中那份对故乡的怀念无法消除。

注释

素虬:形容琴声如白龙哀鸣,比喻琴音凄凉。
鹢鹢:天鹅,这里代指优美的音乐或优雅的人。
烹鹤:比喻牺牲珍贵的事物。
却佩牛:古代富贵人家不用牛驾车,此处指放弃富贵生活。
报恩子:指忠诚报答的人。
醉乡侯:借指沉醉于酒乡的生活态度。
移文:古文中的一种文体,此处可能指对故乡的怀念之情。
故丘:故乡,旧居之处。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场宴席上的欢快气氛和友情。"破匣哀鸣出素虬,倦看鹢鹢听呦呦"两句,通过对比鲜明的意象,既表现了宴会上乐器的动人心弦,又映衬出了诗人的疲惫情绪。接下来的"明朝只恐兼烹鹤,此去还须却佩牛",则透露出宴席上的豪迈与对友人离别之愁。

"便可先呼报恩子,不妨仍带醉乡侯"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友情的珍视和不愿离别的情感。最后的"他年万骑归应好,奈有移文在故丘",则是对未来美好憧憬和现实中的无奈相结合的抒写。

整首诗通过宴席上的欢乐场景,反映出诗人对于友情的珍重以及对未来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一丝离别的哀愁。诗中语言生动,意象丰富,是苏轼在宋代文学中的代表作之一。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奉和成伯兼戏禹功

金钱石竹道傍秋,翠黛红裙马上讴。

无限小儿齐拍手,山公又作习池游。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尤]韵

寄黎眉州

胶西高处望西川,应在孤云落照边。

瓦屋寒堆春后雪,峨眉翠扫雨馀天。

治经方笑《春秋》学,好士今无六一贤。

且待渊明赋归去,共将诗酒趁流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和赵郎中捕蝗见寄次韵

麦穗人许长,谷苗牛可没。

天公独何意,忍使蝗虫发。

驱攘著令典,农事安可忽。

我仆既胼胝,我马亦款矻。

飞腾渐云少,筋力亦已竭。

苟无百篇诗,何以醒睡兀。

初如疏畎浍,渐若决澥渤。

往来供十吏,腕脱不容歇。

平生轻妄庸,熟视笑魏勃。

爱君有逸气,诗坛专斩伐。

民病何时休,吏职不可越。

慎毋及世事,向空书咄咄。

形式: 古风 押[月]韵

登常山绝顶广丽亭

西望穆陵关,东望琅邪台。

南望九仙山,北望空飞埃。

相将叫虞舜,遂欲归蓬莱。

嗟我二三子,狂饮亦荒哉。

红裙欲仙去,长笛有馀哀。

清歌入云霄,妙舞纤腰回。

自从有此山,白石封苍苔。

何尝有此乐,将去复徘徊。

人生如朝露,白发日夜催。

弃置当何言,万劫终飞灰。

形式: 古风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