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徐月卿秋兴

西风渺何许,安处即家乡。

社舞邻呼饮,时思礼荐尝。

孤灯茅屋雨,落叶石桥霜。

鸡黍当年约,谁能继范张。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翻译

西风在哪里吹拂,哪里就是我的故乡。
邻居们在社日舞蹈欢饮,时常怀念着祭祀的礼仪和食物。
独自一人在茅屋里,面对着雨夜中的孤灯,石桥上铺满了秋霜。
当年的约定,谁能像范式张劭那样坚守呢?

注释

渺:形容风势微弱或难以察觉。
安处:指任何感到舒适、安心的地方。
社舞:古代乡村祭祀土地神的集体舞蹈。
礼荐尝:祭祀时献上的食物,表示敬意。
孤灯:形容一个人独处时的照明。
鸡黍:泛指丰盛的饭菜,常用于表达友情或约定。
范张:范式和张劭,古代朋友间的诚信典范。

鉴赏

这首诗是于石在宋末元初时期创作的,名为《次韵徐月卿秋兴》。从字里行间,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家乡深切的情感和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西风渺何许,安处即家乡。"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归属感的向往,无论身在何方,只要心中有一个安稳的地方,那就是自己的家乡。这里的“西风”可能是秋天的景象,而“渺渺”则形容远离和迷茫,反映出诗人内心对家的思念。

"社舞邻呼饮,时思礼荐尝。" 这两句描绘了乡村生活中的简单欢乐,社舞是古代农民节庆时的集体舞蹈,而“邻呼饮”则是邻里间相互邀请共饮之意。这两种场景都体现出诗人对于传统乡土文化的怀念和尊重。

"孤灯茅屋雨,落叶石桥霜。" 这两句描绘了一个萧瑟的秋夜景象。“孤灯”指的是独自一人在茅屋中点亮的一盏灯光,而“茅屋雨”则是房顶上的茅草在雨中的声音,给人以寂寞之感。"落叶石桥霜"则形容了秋天的枯叶和清晨石桥上凝结的露水冰霜,这些景象都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略带凄凉的情调。

"鸡黍当年约,谁能继范张。" 这两句诗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以及对于那些已经不再存在的美好事物的怀念。“鸡黍”指的是古代农家常见的食物——鸡肉和黍米,而“当年约”则是指过去的承诺或约定。"谁能继范张"可能是在感叹现在已无人能够继承古人的美德或才华,如同历史上的伟人范蠡、张良。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对家乡生活的细腻描写和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于传统生活方式的怀旧,以及面对变迁世界时的情感波动。

收录诗词(205)

于石(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次韵徐永之秋兴

谁谓四时秋最愁,胡床谈咏晋风流。

山川长在英雄老,草木无边天地秋。

惊眼一行渔唱晚,斜阳万里客凭楼。

茫茫远水涵空碧,兴入芦花第几洲。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次韵徐则正山居

松间花外有虚亭,花自向阳松自阴。

水浊不污明月色,人闲方见白云心。

棋边冷眼安危著,笔底放怀长短吟。

世忌独醒还恶醉,浅斟莫使酒杯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次韵徐廷圭偶成

德行谁能冠四科,将兴将废道云何。

百年诗酒晋元亮,万世功名汉伏波。

高枕林泉闲梦少,出门风雨落花多。

人生转眼荣枯易,未必金章胜绿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次韵徐深之

文章何必拟卿云,笔砚无功钱有神。

明月能招山入户,幽花不与世争春。

百年亭馆几兴废,十载交游半故新。

过眼荣华何足较,青门试问种瓜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