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行

湘水通巴汉,孤帆入楚天。

片云低远树,晴日照斜川。

处世常如寄,浮生莫问年。

纵遵归去路,亦似渡头船。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鉴赏

这首《舟行》描绘了一幅江上行舟的生动画面,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舟行时的自然景色与内心感受。

首联“湘水通巴汉,孤帆入楚天”,开篇即点出湘江与巴汉之间的连通,一叶孤舟在辽阔的楚天中航行,既显出舟行的孤独,又映衬出壮阔的自然景象。湘江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墨客抒发情感的载体,这里不仅描绘了地理上的连接,也暗含着文化上的交流与融合。

颔联“片云低远树,晴日照斜川”,进一步渲染了舟行途中的自然风光。片片白云仿佛贴近远处的树木,晴朗的阳光洒在蜿蜒的河面上,形成斜照的效果。这两句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悠远的意境,让人仿佛能感受到微风拂面,阳光温暖,云朵轻盈的自然之美。

颈联“处世常如寄,浮生莫问年”,转而抒发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在广阔的天地间,个人的存在如同漂泊的舟,短暂而无常。这不仅是对舟行状态的比喻,也是对生命本质的深刻反思,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短暂与宇宙永恒之间对比的感慨。

尾联“纵遵归去路,亦似渡头船”,则以舟行的归途为喻,暗示了人生的归宿。即使有明确的归途,但就像渡头的船只一样,最终还是要面对未知的命运。这句话既是对舟行的总结,也是对人生旅程的哲学思考,蕴含着对命运与自由的辩证理解。

整体而言,《舟行》通过描绘舟行的自然景观和诗人内心的感悟,展现了明代文人对于自然与人生的独特见解,语言清新脱俗,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是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

收录诗词(47)

德清(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丙申二月抵广州寓海珠寺

天涯历尽尚遐征,百粤风烟不计程。

涉险始知尘海阔,道穷转见死生轻。

暂依水月光明住,偶向琉璃宝地行。

到岸舟航今已弃,上方钟鼓为谁鸣?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寄燕都慈寿寺别山长老

当年一钵久过从,长夜披衣听晓钟。

饭食每怀香积界,经行常忆妙高峰。

潜消瘴热心含雪,暗记流年手种松。

为扫莲花师子座,待馀重举绝言宗。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冬]韵

山居二首(其一)

三冬拥衲坐枯禅,喜见春光最可怜。

瓦鼎野蔬将献供,地垆松火渐无烟。

青山覆雪重开面,白发防寒已及肩。

幸作太平云卧客,焚香朝暮祝尧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山居二首(其二)

旧游恍忽是前生,每忆行藏暗著惊。

此日青山当日梦,今时白社旧时盟。

酬机但用无星秤,娱老唯留折脚铛。

若问西来端的意,曹溪一派水盈盈。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