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三峰居接近,数里蹑云行。
深去通仙境,思归厌宦名。
月从高掌出,泉向乱松鸣。
坐石眠霞侣,秋来短褐成。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然物外、隐逸山林的生活状态。"三峰居接近,数里蹑云行"表明诗人所居之地靠近三座山峰,且距离不远,只需几里便可踩踏在云端一般的境界中,这种描写充满了仙气和超脱尘世的情怀。"深去通仙境,思归厌宦名"则透露了诗人内心的向往,他渴望深入山中,与神仙相伴,但同时又对世间的功名利禄感到厌倦,这是典型的隐逸情结。
"月从高掌出,泉向乱松鸣"这一句极富画面感,月亮似乎从高处的掌心中流淌而下,而泉水则在参差不齐的松林间发出清脆的响声,这是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绘,也是诗人内心宁静与和谐状态的写照。
"坐石眠霞侣,秋来短褐成"则是说诗人坐在石头上,与云霞为伴,进入了沉睡之中。"秋来短褐成"可能指的是随着秋天的到来,短打的衣服已经足够温暖,这里"短褐"既可能是实指,也可能暗示一种简单质朴、不羁于世俗的生活态度。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内心世界的深刻表达,展现了诗人追求精神自由与超脱尘嚣的心境。
不详
唐代诗僧,俗姓贾,贾岛从弟。少年时出家为僧,尝与贾岛同居青龙寺,后云游越州、湖湘、庐山等地。大和年间,为白阁寺僧。与姚合过往甚密,酬唱至多。又与张籍、马戴等人友善。攻诗,多五言,与贾岛、周贺齐名。亦以能书名,效柳公权体
扫苔迎五马,莳药过申钟。
鹤共林僧见,云随野客逢。
入楼山隔水,滴旆露垂松。
日暮题诗去,空知雅调重。
招我郊居宿,开门但苦吟。
秋眠山烧尽,暮歇竹园深。
寒浦鸿相叫,风窗月欲沈。
翻嫌坐禅石,不在此松阴。
从谁得法印,不离上方传。
夕磬城霜下,寒房竹月圆。
烟残衰木畔,客住积云边。
未隐沧洲去,时来于此禅。
宫花野药半相和,藤蔓参差惜不科。
纤草连门留径细,高楼出树见山多。
洞中避暑青苔满,池上吟诗白鸟过。
更买太湖千片石,叠成云顶绿㠁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