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门道中晚步

层林叠巘暗东西,山转岗回路更迷。

望与游云奔落日,步随流水赴前溪。

樵归野烧孤烟尽,牛卧春犁小麦低。

独绕辋川图画里,醉扶白叟杖青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齐]韵

翻译

层层树林和山峦在东西方向上显得昏暗,山路曲折,让人迷失方向。
我望着游云追逐落日,脚步跟随流水直奔前方的小溪。
樵夫归家,野外的余火和孤烟已消散,牛儿悠闲地躺在犁过的春田,麦苗低矮。
独自漫步在这如画的辋川之中,醉意中扶着老者的手杖,藜杖青翠。

注释

层林:密集的树林。
叠巘:重叠的山峰。
暗东西:在东西方向上显得昏暗。
山转岗回:山路曲折。
路更迷:让人迷失道路。
游云:飘动的云彩。
落日:夕阳。
步随:跟随脚步。
溪:小溪。
樵归:樵夫归家。
野烧:野外的篝火。
孤烟:孤独的炊烟。
小麦低:麦苗低矮。
辋川:地名,位于中国陕西。
图画里:如画的风景中。
白叟:老者。
杖青藜:手杖上缠着青色藜草。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山晚行的图景,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展现了山野之美与个人情感的交织。诗中“层林叠巒暗东西”一句,就已经为读者勾勒出一个幽深静谧的山谷画面,而“山转岗回路更迷”则表达了行走其中,路径曲折,愈发显得迷离。

望向远方,与浮动游移的云相随,日光在眼前流转消逝,这是对时间流逝和自然界变化的一种感慨。接着“步随流水赴前溪”则显示出诗人顺应自然,随波逐流之意。

至于“樵归野烧孤烟尽”,则是一幅收工回家的景象,孤独的炊烟升起,表达了山中樵夫一天劳作之后的宁静与孤寂。紧接着的“牛卧春犁小麦低”更是增添了一份田园生活的温馨与丰收的喜悦。

最后两句“独绕辋川图画里,醉扶白叟杖青藜”,则描写了诗人一人在山谷之中,仿佛融入了古人的图画之中,与自然合而为一。在这样的环境中,即便是醉酒,也只得靠着年迈的樵夫,用他那粗糙的木杖扶持着青色的野草,显现出一种超脱尘世、与大自然和谐共处的情怀。

收录诗词(779)

李弥逊(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筠溪居士、普现居士等。大观三年(1109)进士。高宗朝,试中书舍人,再试户部侍郎,以反对议和忤秦桧,乞归田。晚年隐连江(今属福建)西山。所作词多抒写乱世时的感慨,风格豪放,有《筠溪乐府》,存词80余首

  • 号:筠西翁
  • 籍贯:吴县(今江苏苏州)
  • 生卒年:1085~1153

相关古诗词

五石(其五)阴壑

春山秋亦佳,霜树风更落。

阴晴卷复舒,气象今非昨。

功名等浮云,文字悬高阁。

剩扫胸中奇,还将贮丘壑。

形式: 古风 押[药]韵

天庆道士何丹林作亭竹间方成予名之以秀野因留小诗

斫竹通圭窦,开垣列画图。

乾坤藏小有,日月近方壶。

树色云边断,山形地外孤。

时来骋游目,更为剪繁芜。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虞]韵

天封观

摇落秋山路,烟留宝搆昏。

曾回翠华步,不到紫虚门。

可鉴丰碑壮,无知老柏尊。

勒功当日事,寂寞更谁论。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

月夜携家筠庄露坐池上分韵得谁字

累石骊泉十丈围,周遭种柳未成丝。

溪童掬水得明月,山客扫花安屈卮。

一榼团栾儿女语,四更历落斗牛垂。

拦街白叟笑相问,倒着接䍦歌者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