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诗(其三)

极目观前境,寂寞无一人。

回头看后底,影亦不随身。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翻译

我极力远望前方景象
却感到空旷无人

注释

极目:尽力远望。
观:观看。
前境:前方景象。
寂寞:空旷、寂静。
无:没有。
一人:一个人。
回头看:回顾。
后底:身后。
影:影子。
亦:也。
不:不。
随身:跟随在身边。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孤独与无伴的境况。"极目观前境,寂寞无一人"表达了诗人向远处眺望,却发现周围没有任何人的孤独感受。"回头看后底,影亦不随身"则是说即使转过身来寻找,但连自己的影子都跟随不了,这种景象增添了一份超现实的寂寞。

诗中的意境开阔而又深远,每一个字眼都透露出一种淡淡的忧愁和对人生孤独感悟。这种感觉在唐代文人的作品中并不鲜见,常用来表达个人与世界的隔绝,以及内心对于归属与连接的渴望。

诗人通过极简练的语言,勾勒出了一个空旷而又深邃的情景,让读者仿佛置身于这无边的寂寞之中,感受到那种难以言说的孤独。

收录诗词(204)

庞蕴(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杂诗(其五)

日用事无别,惟吾自偶偕。

头头非取舍,处处勿张乖。

朱紫谁为号,青山绝点埃。

神通并妙用,运水及搬柴。

形式: 五言律诗

杂诗(其六)

十方同聚会,个个学无为。

此是选佛场,心空及第归。

形式: 古风

诗偈(其三十四)

须弥颓,五岳崩,大海竭,十方空。

乾坤尚纳毛头里,日月犹潜毫相中。

此是西国那提子,示寂不起现神通。

妙德启口问不二,忘言入理显真宗。

形式: 偈颂

诗偈(其三十五)

楞伽宝山高,四面无行路。

惟有达道人,乘空到彼处。

罗汉若悟空,掷锡腾空去。

缘觉若悟空,醒见三生事。

菩萨若悟空,十方同一处。

诸佛若悟空,妙理空中住。

空理真法身,法身即常住。

佛身祇这是,迷人自不悟。

一切若不空,苦厄从何度。

形式: 偈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