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元代道士李道纯所作,以道家内丹修炼为题材。诗中运用了丰富的象征与隐喻,旨在阐述内丹修炼的精义。
“丹道立基处,休教外境侵。” 开篇即点明内丹修炼的起点在于内心,强调应排除外界干扰,专注于内在的修炼。
“一心才静定,二物互相任。” 这两句进一步说明修炼者需达到心性的宁静与稳定,同时认识到体内阴阳二气的自然运行,无需人为干预。
“离火烧铅汞,雷车运水金。” “离火”与“坎水”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阴阳概念,此处指通过内观与调息,使体内阴阳二气相互作用,如同炼丹术中的“烧铅汞”与“运水金”,最终达到转化与升华。
“调和籍坤土,灌溉必天壬。” “坤土”代表大地,象征着修炼者通过调和体内阴阳,如同大地滋养万物,而“天壬”则指天空之水,比喻修炼过程中需要的滋润与灌溉,确保内丹的生长与成熟。
“白雪凝金鼎,黄芽长玉簪。” “白雪”与“金鼎”、“黄芽”与“玉簪”均为象征性描述,前者暗示修炼过程中的净化与升华,后者则比喻修炼成功后,内丹如同黄金般珍贵,生长出如玉簪般的灵性与智慧。
“这些真种子,本不是玄参。” 最后一句以“真种子”比喻修炼的内在本质,强调真正的修炼并非外在的追求或神秘的法术,而是源于内心的真诚与努力,与“玄参”相对,暗示了修炼的真正意义在于内在的觉醒与成长。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生动的比喻和深刻的哲理,描绘了内丹修炼的过程与目标,体现了道家哲学中关于自我修养与宇宙和谐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