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仲尼既云殁,余亦浮于海。
昏见斗柄回,方知岁星改。
虚舟任所适,垂钓非有待。
为问乘槎人,沧洲复谁在。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作品,名为《岁暮海上作》。诗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抒发,表达了诗人的怀古伤今之情。
"仲尼既云殁,余亦浮于海。昏见斗柄回,方知岁星改。"
这四句诗开篇,诗人以孔子逝世、自己漂泊海上为背景,通过晚上看到北斗星的移动来感叹时光易逝。
"虚舟任所适,垂钓非有待。"
这里表达了诗人随波逐流,无所依傍,也无所期待的心境。
"为问乘槎人,沧洲复谁在。"
最后两句,诗人提问海上漂泊的人,是否有人还在那片遥远的土地(沧洲)上等待。这不仅是对环境的描绘,更是对过往美好时光的追问和怀念。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诗人的内心独白与自然景物的交织,展现了古人对逝去岁月的无奈与对未来未知的淡泊。
不详
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咏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语,玄宗谓:“卿自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未仕,后隐居鹿门山,著诗二百余首。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
东旭早光芒,渚禽已惊聒。
卧闻渔浦口,桡声暗相拨。
日出气象分,始知江湖阔。
美人常晏起,照影弄流沫。
饮水畏惊猿,祭鱼时见獭。
舟行自无闷,况值晴景豁。
园中有早梅,年例犯寒开。
少妇曾攀折,将归插镜台。
犹言看不足,更欲剪刀裁。
以我越乡客,逢君谪居者。
分飞黄鹤楼,流落苍梧野。
驿使乘云去,征帆沿溜下。
不知从此分,还袂何时把。
大江分九流,淼漫成水乡。
舟子乘利涉,往来至浔阳。
因之泛五湖,流浪经三湘。
观涛壮枚发,吊屈痛沉湘。
魏阙心恒在,金门诏不忘。
遥怜上林雁,冰泮也回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