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张持国省干归山阴三首(其二)

稠众相从地,无言意已倾。

余方厌藜藿,子肯扣柴荆。

短棹起归暮,长亭如别情。

回头听羌管,拍拍唤愁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翻译

人群簇拥着大地,无声中心意已倾诉。
我正厌恶粗茶淡饭,你却愿意敲我家门。
傍晚时分划起短桨回家,长长的亭子似离别情绪。
回望中听见羌笛声声,每一声都唤起愁绪。

注释

稠众:众多的人群。
相从:相伴跟随。
无言:无需言语。
意已倾:心意已表达。
余:我。
厌藜藿:厌倦粗劣的食物。
子:你。
扣柴荆:敲打柴门。
短棹:短桨。
归暮:傍晚归家。
长亭:长亭,古代送别的地方。
别情:离别之情。
回头:回过头来。
羌管:羌笛,一种乐器。
拍拍:形容笛声。
愁生:引发愁绪。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离别时的哀愁和对自然景物的感慨。开篇“稠众相从地,无言意已倾”写出了人群聚集但却无言以对,情意已经倾泻而出。这不仅是对送别场面的描绘,也反映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感触。

“余方厌藜藿,子肯扣柴荆”则表现出了诗人对于过往繁华生活的厌倦,而愿意接受简朴甚至艰苦的环境,这里可能隐含着对世事的超脱和逃避之情。

“短棹起归暮,长亭如别情”中,“短棹”指的是夕阳下的树影,诗人借此表达了行走在归途中的哀愁,而“长亭如别情”则更深化了离别的感伤,好像每一个停留的地方都承载着无法释怀的情感。

最后,“回头听羌管,拍拍唤愁生”中,羌管是古代的一种乐器,诗人在听到这声音时,不由得回头凝望,这种动作本身就是一种愁绪的流露,而“拍拍”的节奏仿佛也跟随着心中的哀愁逐渐生长。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和日常物事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离别之情,以及对于过去生活的反思与超脱。

收录诗词(226)

仲并(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送张持国省干归山阴三首(其一)

臭味张公子,生涯类我贫。

又为两乡梦,看即一朝绅。

洗眼千岩秀,抽身肥马尘。

他年乘夜雪,从子剡溪滨。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送郑公老少卿赴吉州三首(其三)

不记江城分袂初,几年东北望门闾。

寒温一纸无非便,忧病千端自作疏。

莫忘折梅寻胜事,悬知视草报初除。

及兹郡舍多閒日,早著山中未了书。

形式: 古风 押[鱼]韵

送郑公老少卿赴吉州三首(其二)

静掩岩扉定几年,兰陵谣诵似新传。

文如此老仍千骑,恩与州人作二天。

一室萧然馀棐几,平生用处只蒲鞭。

琵琶休抹三千指,公到家家自管弦。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送郑公老少卿赴吉州三首(其一)

千里能来两郑公,百年英烈尚遗风。

笙歌少让他时胜,犴狱应从到日空。

画戟行程春色里,邮亭离恨雨声中。

不辞远为宗风去,一瓣香缘六一翁。

形式: 古风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