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草

草有害于人,曾何生阻修。

其毒甚蜂虿,其多弥道周。

清晨步前林,江色未散忧。

芒刺在我眼,焉能待高秋。

霜露一沾凝,蕙叶亦难留。

荷锄先童稚,日入仍讨求。

转致水中央,岂无双钓舟。

顽根易滋蔓,敢使依旧丘。

自兹藩篱旷,更觉松竹幽。

芟夷不可阙,疾恶信如雠。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翻译

草木之害于人,曾有何物阻其生长。
它们的毒性比蜂蝎还烈,数量遍布道路两侧。
清晨漫步树林前,江面晨雾未散,心中忧虑重重。
芒刺刺眼,怎能期待丰收的秋季。
一旦霜露落下凝结,连蕙草的叶子也难以留存。
孩子们手持锄头早出,直到日落还在搜寻。
转而将草移到水中央,难道没有双桨小舟可载?
顽固的根系容易蔓延,怎能让它们占据原地。
从此篱笆空旷,更觉松竹间的清幽。
除草不能懈怠,对恶草的憎恨如同仇敌。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农事劳动的图景,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状态的深刻感悟。开篇“草有害于人,曾何生阻修”直接点出了草的危害与其生长的迅速,从而引发了作者对田间劳作的思考。

接着,“其毒甚蜂虿,其多弥道周”用强烈的比喻来形容草的危险和遍布,这不仅是对自然现象的观察,也蕴含着诗人对于生活中种种障碍的感慨。紧接着“清晨步前林,江色未散忧”则是在特定的时间背景下,表现了诗人的心境,他在清晨踏过草地,面对江水,心中充满了忧愁。

“芒刺在我眼,焉能待高秋”写出了作者对于草的直接感受和心理抵抗,以及他无法等到秋天草枯时节来解决问题。随后,“霜露一沾凝,蕙叶亦难留”则是对自然界中事物易逝的感慨,即使是植物在寒冷的雨水下也会凋零。

“荷锄先童稚,日入仍讨求”表现了诗人对于劳动的无奈和艰辛,以及他对于田间生活的坚守。紧接着,“转致水中央,岂无双钓舟”则是在询问,在这样的环境中是否有更好的工具或方法来解决问题。

“顽根易滋蔓,敢使依旧丘”表达了作者面对草的顽强生命力时的无奈和不甘心,以及他对于田地保持原状的考虑。而“自兹藩篱旷,更觉松竹幽”则是在描绘一种超脱之感,似乎在寻找一种逃离现实世界的方式。

最后,“芟夷不可阙,疾恶信如雠”表达了诗人对于除草工作的决心,以及他对这些杂草的深恶痛绝。这不仅是对自然界中某一部分事物的处理,也反映出诗人内心世界中对于种种障碍与困境的态度。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田间除草工作的描写,展现了诗人面对自然、劳动和生活挑战时的复杂情感,以及他对于生命力顽强的赞美和无奈。

收录诗词(1462)

杜甫(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草堂纪念

  • 字:子美
  • 籍贯: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
  • 生卒年:712-770

相关古诗词

夏日叹

夏日出东北,陵天经中街。

朱光彻厚地,郁蒸何由开。

上苍久无雷,无乃号令乖。

雨降不濡物,良田起黄埃。

飞鸟苦热死,池鱼涸其泥。

万人尚流冗,举目唯蒿莱。

至今大河北,化作虎与豺。

浩荡想幽蓟,王师安在哉。

对食不能餐,我心殊未谐。

眇然贞观初,难与数子偕。

形式: 古风

夏日李公见访

远林暑气薄,公子过我游。

贫居类村坞,僻近城南楼。

旁舍颇淳朴,所须亦易求。

隔屋唤西家,借问有酒否?

墙头过浊醪,展席俯长流。

清风左右至,客意已惊秋。

巢多众鸟喧,叶密鸣蝉稠。

苦遭此物聒,孰谓吾庐幽?

水花晚色净,庶足充淹留。

预恐樽中尽,更起为君谋。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夏夜叹

永日不可暮,炎蒸毒我肠。

安得万里风,飘飖吹我裳。

昊天出华月,茂林延疏光。

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

虚明见纤毫,羽虫亦月扬。

物情无巨细,自适固其常。

念彼荷戈士,穷年守边疆。

何由一洗濯,执热互相望。

竟夕击刁斗,喧声连万方。

青紫虽被体,不如早还乡。

北城悲笳发,鹳鹤号且翔。

况复烦促倦,激烈思时康。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徐卿二子歌

君不见徐卿二子生绝奇,感应吉梦相追随。

孔子释氏亲抱送,并是天上麒麟儿。

大儿九龄色清澈,秋水为神玉为骨。

小儿五岁气食牛,满堂宾客皆回头。

吾知徐公百不忧,积善衮衮生公侯。

丈夫生儿有如此二雏者,名位岂肯悲微休。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