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赞善张轩民西归

柴荆雀有罗,公子数经过。

邂逅相知晚,从容所得多。

百忧生暮齿,一笑隔沧波。

早晚西州路,遥听下坂珂。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

翻译

简陋的柴门边,麻雀筑巢挂罗网,公子多次从这里经过。
他们偶然相遇,相识已晚,但彼此理解更深,收获颇丰。
随着年岁的增长,忧虑堆积如山,偶尔的笑容却能穿透海浪般的困扰。
无论早晚,我总期待在西州的路上,远远听到你下坡时马铃的声响。

注释

柴荆:简陋的房屋。
雀有罗:麻雀在柴门上挂了罗网捕食。
公子:贵族或有地位的年轻人。
数经过:多次经过这里。
邂逅:偶然相遇。
相知晚:相识较晚。
从容:不慌不忙,从容不迫。
所得多:收获丰富。
百忧:众多忧虑。
暮齿:晚年,老年。
一笑:片刻欢笑。
隔沧波:像隔着大海的波涛。
早晚:早晚之时。
西州路:西州的道路。
遥听:远远听见。
下坂珂:下坡时马铃的声音。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著名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的作品,表达了对友人赞善张轩民西归时的送别之情。诗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人物交往的回忆,抒发了作者对朋友离去的不舍和美好祝愿。

"柴荆雀有罗,公子数经过。" 这两句描写了一种荒凉萧瑟的田野景象,柴草丛生,有鸟儿在飞翔,表面上看似平淡,但透露出一种孤寂与静谧的氛围,同时也隐含着诗人对过往交游的回忆。

"邂逅相知晚,从容所得多。" 这两句则是说诗人与赞善张轩民的相识虽然较晚,但通过这段时间内的交往,两人的情谊却变得深厚和丰富,体现了珍视友情的态度。

"百忧生暮齿,一笑隔沧波。" 这里“百忧”指的是人生的种种忧虑与烦恼,而“一笑”则是对这些烦恼的一种超然态度,通过笑容来化解心中的苦恼。同时,“沧波”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生活的变迁,表达了诗人面对朋友离去时的心情。

"早晚西州路,遥听下坂珂。" 最后两句则是直接表达了对朋友离去的不舍之情,“西州路”指的是远方的道路,象征着朋友即将踏上的旅程。通过“遥听下坂珂”的描写,可以感受到诗人对朋友离别时的心境,他希望能够听到朋友车轮滚动的声音,哪怕是遥远的地方,也能感受到朋友的存在。

整首诗通过对景物和情感的细腻描绘,展现了深厚的情谊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同时也表达了面对离别时那份无法避免的哀愁。

收录诗词(1765)

王安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字:介甫
  • 号:半山
  • 生卒年: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

相关古诗词

重游草堂(其二)

僧残尚食少,佛古但泥多。

寒守三衣法,饥传一钵歌。

宽闲每迸竹,危朽漫牵萝。

怊怅庭前柏,西来意若何。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

重游草堂(其一)

垣屋荒葛藟,野殿冷檀沈。

鹤有思颙意,鹰无恋遁心。

禅房闭深竹,斋钵度遥岑。

寂寞黄尘里,金身倚一寻。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重游草堂(其三)

野寺真兰若,山僧老病多。

疏钟挟谷响,悲梵入樵歌。

水映茅篁竹,云埋茑女萝。

拂尘书所见,因得拟阴何。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

重登宝公塔复用前韵二首(其二)

碧玉旋螺恍隔霄,冠山仙冢亦寥寥。

空馀华构延风月,无复灵踪落市朝。

帐座追严多献宝,供盘随施有操瓢。

他方出没还如此,与物何心作迩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