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山亭

朝阳之峰乃天设,曲岭长岗地盘结。

下临绝涧走萦回,上耸巍亭飞巀嵲。

晚云几处水墨画,秋树数番红绿缬。

安能恰会此时閒,静与诗翁吟晓雪。

形式: 古风 押[屑]韵

翻译

朝阳之峰犹如天然设置,弯曲的山岭和长长的岗峦相连。
山脚下有深不见底的溪谷蜿蜒曲折,山顶上矗立着高大的亭阁直入云霄。
傍晚时分,云彩如水墨画般点缀在天际,秋天的树木变换着红绿交织的色彩。
怎能不在此时享受宁静,静静地与诗翁一起吟咏早晨的白雪。

注释

朝阳:清晨的阳光。
天设:自然形成的。
曲岭长岗:弯曲的山岭和连绵的高地。
萦回:蜿蜒曲折。
晚云:傍晚的云彩。
水墨画:中国画中用水墨渲染的景色。
秋树:秋季的树木。
红绿缬:红绿相间的色彩。
恰会:恰好遇到。
诗翁:指诗人。
吟晓雪:吟咏早晨的白雪。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壮丽的自然风光图景,充满了动人心魄的意象和深厚的情感。诗人通过对山峰、岭谷、云水等自然元素的细腻描写,展现了大自然的磅礴与和谐之美,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静寂生活的向往和欣赏。

“朝阳之峰乃天设”一句,将山峰比喻为天然的杰作,显示了诗人对于自然之美的崇敬之情。紧接着,“曲岭长岗地盘结”则描绘出了连绵起伏的山势和广阔的平原,勾勒出一幅生动的地理画卷。

“下临绝涧走萦回”、“上耸巍亭飞巀嵲”两句,更是通过对山谷与高亭的对比描写,展示了诗人对于高度差异的自然景观的细致观察。这些景象不仅显示出自然之美,也反映出了诗人的情感和心境。

“晚云几处水墨画”、“秋树数番红绿缬”两句,则是用晚霞与秋色来比喻自然界中的变化无常,宛如一幅生动的山水画。这些意象通过对色彩的描绘,不仅美化了景物,也传达了一种超越时空、悠然自得的情怀。

最后,“安能恰会此时閒”、“静与诗翁吟晓雪”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闲适生活的向往,以及在这样的环境中,能够和同道中人的交流心声,共同感受自然之美。这也体现了诗人追求精神上的自由和宁静。

总的来说,这首诗不仅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水画面,也反映出了诗人内心深处对于自然、生活和艺术创作的理解与追求。

收录诗词(863)

文同(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笑笑先生,人称石室先生。著名画家、诗人。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进士,迁太常博士、集贤校理,历官邛州、大邑、陵州、洋州(今陕西洋县)等知州或知县。元丰初年,赴湖州(今浙江吴兴)就任,世人称文湖州。元丰二年(1079)正月二十日,在陈州(今河南省淮阳县)病逝,未到任而卒,享年61岁。他与苏轼是表兄弟,以学名世,擅诗文书画,深为文彦博、司马光等人赞许,尤受其从表弟苏轼敬重

  • 字:与可
  • 号:笑笑居士
  • 籍贯:北宋梓州梓潼郡永泰县(今属四川绵阳市盐亭县)
  • 生卒年:1018~1079年

相关古诗词

东门行

士有失所偶,难甘蓬荜微。

拔剑出东门,感愤不顾归。

贤哉彼嘉匹,逐逐牵其衣。

愿同此饘粥,节义安得违。

况今谓清世,不可复为非。

形式: 古风 押[微]韵

东丘老人

东丘老人眉有毫,皮肉光润牙齿牢。

自云新年九十九,须发白者无一毛。

问之吾术本无有,咽津纳息徒嘈嘈。

莫将元气佐喜怒,自然所得春秋高。

吾尝行之五十载,此事至易曾不劳。

饮之以酒谢使去,手足轻利如猿猱。

尝闻唐人柳公度,八十许岁精力豪。

其言与人亦如此,老人无乃斯人曹。

形式: 古风 押[豪]韵

东谷沿小涧树木丛蔚中有圆潭爱之久坐书所见

野水泻古穴,石岸盘回渊。

飞尘不可入,竹树围清涟。

静往得胜玩,深居逃俗缘。

寒光照烦襟,景寂心自圆。

枯篁蹲碧禽,垂颈窥沉鲜。

对之不敢动,相望两俱禅。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东谷茅斋

野径转深密,静无车马痕。

松花金粉堕,苔叶翠茸翻。

虫鸟春音杂,烟云晚色昏。

俗尘何处入,长是掩溪门。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