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用前韵二首(其二)

中夜怀归梦趁虚,柰无黄耳寄家书。

高人不问闭门后,征士应思遣戍初。

压栋排檐能拉朽,穿帘入隙解乘疏。

遥知山谷皆封路,食绝肠饥有怒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翻译

深夜怀乡之梦如飞驰,无奈无犬传家书信。
高洁之人不会关心闭门后的寂寞,出征的士子该想念起戍守之初。
屋檐重压如同摧枯拉朽,穿帘入缝可见其敏捷。
遥想深山小径已封锁,食物断绝,饥饿使野兽充满愤怒。

注释

中夜:深夜。
怀:怀念。
归梦:回家的梦。
趁虚:乘着梦境。
黄耳:古代传说中的送信犬。
寄:传递。
家书:家信。
高人:品德高尚的人。
闭门后:在家中独处时。
征士:出征的士兵。
遣戍初:刚被派遣戍边的时候。
压栋:屋檐重压。
排檐:屋檐下。
拉朽:摧毁朽木。
穿帘入隙:穿过窗帘缝隙。
遥知:远望知道。
山谷皆封路:山路被阻断。
食绝:食物断绝。
肠饥:饥饿。
怒狙:愤怒的猴子(这里可能比喻饥饿的野兽)。

鉴赏

这是一首表达诗人夜晚思念家乡之情的诗句。开篇即以“中夜怀归梦趁虚”描绘出诗人在深夜里对远方家园的深深怀念,梦想能够回到故土,但却只能是虚幻。"柰无黄耳寄家书"则表达了诗人想要通过书信与家人联系,传达自己的思念之情。

接着,“高人不问闭门后,征士应思遣戍初”两句中,“高人”指的是隐居的贤者,而“征士”则是远行在外的将士。诗人表达了对他们的敬仰,同时也暗示自己身处异乡,对出征时光的回忆和思考。

"压栋排檐能拉朽,穿帘入隙解乘疏"这两句则通过形象的描写,展示了诗人在客居之地对家园的思念之深。"遥知山谷皆封路,食绝肠饥有怒狙"则揭示了诗人面临的现实困境,即便是远方的消息也难以到达,更不用说身体上的饥饿与精神上的煎熬。

整首诗通过对夜晚怀念故乡、书信联系家人的愿望,以及对隐居贤者和征战将士的思念,展现了诗人深沉的乡愁和内心的孤独感。同时,诗句中充满了对自然环境的观察和生动的比喻,使得整首诗情真意切,意境深远。

收录诗词(514)

吴潜(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宁宗嘉定十年(1217)举进士第一,授承事郎,迁江东安抚留守。理宗淳祐十一年(1251)为参知政事,拜右丞相兼枢密使,封崇国公。次年罢相,开庆元年(1259)元兵南侵攻鄂州,被任为左丞相,封庆国公,后改许国公。被贾似道等人排挤,罢相,谪建昌军,徙潮州、循州。与姜夔、吴文英等交往,但词风却更近于辛弃疾。其词多抒发济时忧国的抱负与报国无门的悲愤。格调沉郁,感慨特深。著有《履斋遗集》,词集有《履斋诗余》

  • 号:履斋
  • 籍贯:宣州宁国(今属安徽)
  • 生卒年:1195—1262

相关古诗词

再用前韵二首(其二)

不假焦仙把酒喷,须臾澍雨若翻盆。

官应可了劭农事,天岂终悭及物恩。

无复绝粮忧鲁叟,何须进食念王孙。

只愁撩得秋声动,老客他乡易断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再用前韵二首(其一)

剪水工夫入细难,筛尘屑末粲豪端。

司寒便合修年谱,凌室何妨践世官。

惠可立时师受记,焦先卧处众争看。

只缘一窍丹成熟,四体那拘瘠与胖。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再用前韵二首(其一)

行雨龙公屡易方,魃妖谁敢扇馀殃。

田畴接得三年熟,枕簟供来几夜凉。

更喜征夫无减灶,定应行旅不赍粮。

寄声鄞土黄承事,有粟何须更窖藏。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再用前韵各赋三解(其六)

床头酒熟气烝喷,嘉饭何妨置瓦盆。

醉饱不知身世事,思量难报后皇恩。

垂髫牧子行牵父,戴白山翁坐拥孙。

却笑东征西讨客,龙堆万里欲飞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