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茅屋三间一坞云,此窝真足养吾神。
不知逐鹿断蛇手,但见落花啼鸟春。
石几梅瓶添水活,地炉茶鼎煮泉新。
古今天地何穷尽,愧我其间作散人。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隐士的生活场景,诗人在自然中寻找心灵的宁静和自由。"茅屋三间一坞云",开篇即设置了一种超然物外的情境,茅屋代表着简朴和远离尘嚣,而"一坞云"则增添了几分神秘感,仿佛诗人生活在一个与世隔绝的仙境。
接着的"此窝真足养吾神",表达了诗人对这种隐居生活的满意和珍惜。这里的"窝"字用得十分巧妙,既指代茅屋,又有归宿的意味,强调了这个空间对于诗人的精神寄托。
第三句"不知逐鹿断蛇手",则是从行动上表达诗人与世俗的隔绝。"逐鹿断蛇"原本是武将的英勇形象,但在这里却被用来反衬诗人的超脱,不再关注外界的纷争和功名。
紧接着的"但见落花啼鸟春",则是从感受上展示了诗人与自然的融合。"落花啼鸟"构成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日图景,诗人沉浸于这份宁静和美好之中。
以下两句"石几梅瓶添水活,地炉茶鼎煮泉新",具体描写了诗人的生活细节。"石几梅瓶"暗示着诗人对艺术的欣赏和生活的雅致,而"地炉茶鼎煮泉新"则展现了一种慢生活的享受,每一壶新煮的泉水都充满了生命力。
最后两句"古今天地何穷尽,愧我其间作散人",诗人表达了一种对世界的超然和自我反省。"古今天地何穷尽"似乎在问整个世界的繁华是否值得追求,而"愧我其间作散人"则表现了诗人的自谦之情,他选择了不随波逐流,宁愿做一个自由散漫的人。
整首诗通过对隐居生活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精神自由和自然美好的向往,以及对世俗功名的超越。
不详
辙雪营巢近岁除,樵奴溪友落成初。
卜邻喜有玉川子,作计拚为陶隐居。
架上多储韩杜卷,案头不著老庄书。
乾坤自有关心事,非是幽人偏爱庐。
抱琴来会锦沙溪,音响能清一世埃。
不学晋人反招隐,颇知陶令欲归来。
羡君雪里骑驴兴,哀我年前戏马台。
留取老翁看云月,乾坤撑拓赖奇才。
雪棹殷勤泛剡溪,吟香为拂案头埃。
老躯久已乞骸去,瘦骨应难入画来。
但愿东皇怜病瘦,早从西华觅云台。
当年自是渠无分,明主何曾弃不才。
尹躬乐不在耕莘,乐在明明以及民。
贪看回头多应错,偶闻变色始知真。
圣贤气象心为大,天地根萌人是仁。
认著濂溪窗草意,自家胸次一般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