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雱祠堂

斯文实有寄,天岂偶生才。

一日凤鸟去,千秋梁木摧。

烟留衰草恨,风造暮林哀。

岂谓登临处,飘然独往来。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翻译

文学艺术寄托着深意,上天并非偶然造就人才。
一旦凤凰展翅离去,千年栋梁也会随之倾颓。
烟雾笼罩着衰败的草木,风声带来傍晚树林的悲哀。
谁能想到,在这登高之处,我独自飘然而来又去。

注释

斯文:指文学艺术或有教养的行为。
实:实际上。
寄:寄托。
岂:难道。
偶:偶然。
凤鸟:古代传说中的祥瑞之鸟,象征贤能或盛世。
去:离开。
梁木:比喻栋梁之材。
摧:摧毁。
烟留:烟雾停留。
衰草:枯萎的草。
恨:遗憾。
风造:风吹起。
暮林:傍晚的树林。
哀:悲哀。
岂谓:怎能料到。
登临:登山临水,泛指游览或登高。
飘然:轻盈自在的样子。
独往来:独自来去。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的作品,题目为《题雱祠堂》。诗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于才智之士难以遇合的感慨,以及对于时代变迁、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哀叹。

“斯文实有寄,天岂偶生才。”这里,“斯文”指的是文化艺术或文学才能,“实有寄”意味着这些才华并非虚幻,而是真实存在的。“天岂偶生才”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天赋之才难得遇见的感慨,似乎是在感叹自己或者某位英雄才子的不易。

“一日凤鸟去,千秋梁木摧。”凤鸟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吉祥与美好,而“一日”则意味着转瞬即逝。这里的“梁木摧”形象化地表达了时间流逝、事物更迭的情景。

“烟留衰草恨,风造暮林哀。”诗人通过自然景象来抒发情感,“烟留衰草”暗示着秋意已浓,万物凋零之时,而“风造暮林哀”则是对于黄昏落幕、林间风声所引起的无尽哀伤。

“岂谓登临处,飘然独往来。”这里,“岂谓”表达了诗人对某种情况的怀疑或反问,而“登临处”则是指站在高处远眺。“飘然独往来”则描绘出一位孤独者在风中自由自在地行走,似乎是在表达一种超脱世俗、独立自主的人生态度。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写,传递了一种对于才华和英雄时代的怀念,以及个人面对历史变迁时的情感体验。王安石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锐利的政治洞察力,在这短短几行诗句中,勾勒出了一个宏大而又复杂的思想世界。

收录诗词(1765)

王安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字:介甫
  • 号:半山
  • 生卒年: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

相关古诗词

赠上元宰梁之仪承议

白下有贤宰,能歌如紫芝。

民欺自不忍,县治本无为。

风月谁同赏,江山我亦思。

粉墙侵醉墨,怊怅绿苔滋。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赠工部侍郎郑公挽辞

地蟠江汉久知灵,通德门中见老成。

南去伏波推将略,北来光禄擅诗名。

密章赠襚连三组,画翣丧车载一旌。

阴德故应多后福,可能生子但升卿。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赠长宁僧首

秀骨厖眉倦往还,自然清誉落人间。

闲中用意归诗笔,静外安身比太山。

欲倩野云朝送客,更邀江月夜临关。

嗟予踪迹飘尘土,一对孤峰几厚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赠李士宁道人

季主逡巡居卜肆,弥明邂逅作诗翁。

曾令宋贾叹车上,更使刘侯惊坐中。

杳杳人传多异事,冥冥谁识此高风。

行歌过我非无谓,唯恨贫家酒盏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