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抵浙中感遇一首呈马丈

冀北登车日,淮阳卧阁年。

襜帷非不撤,舞袖竟难旋。

一顾堪千里,群疑托二天。

门生高自出,属吏拙相怜。

紫气临关动,文星傍斗悬。

樵渔归计稳,犬马受知偏。

物色中原起,封章上国传。

江湖馀壮观,风俗美多贤。

下榻时名尽,分庭客礼全。

隋珠如片月,长在报恩前。

形式: 排律 押[先]韵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李攀龙所作的《初抵浙中感遇一首呈马丈》,表达了诗人初到浙江的感受和对友人的感激之情。

首联“冀北登车日,淮阳卧阁年”描绘了诗人从北方出发,经过长途跋涉,终于到达南方的情景。这里运用了典故,“冀北”和“淮阳”分别代表北方和南方,通过“登车”和“卧阁”的对比,展现了旅途的艰辛与时间的流逝。

颔联“襜帷非不撤,舞袖竟难旋”进一步描述了旅途中的情景。诗人乘坐的车辆(襜帷)虽然已经到达目的地,但内心的激动和对未来的期待却难以平复。这里使用了“撤”和“旋”两个动作,形象地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颈联“一顾堪千里,群疑托二天”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高度信任和依赖。即使只是一眼,就能让人感到千里之外的温暖;而面对众人的疑惑,诗人愿意将自己托付给两位友人,体现了深厚的友情和对友人的信赖。

尾联“门生高自出,属吏拙相怜。紫气临关动,文星傍斗悬。樵渔归计稳,犬马受知偏。物色中原起,封章上国传。江湖馀壮观,风俗美多贤。下榻时名尽,分庭客礼全。隋珠如片月,长在报恩前。”描绘了诗人对浙江的自然风光、人文环境以及当地人的赞美。这里的“紫气”、“文星”、“樵渔”、“犬马”等意象,生动地展现了浙江的美丽景色和淳朴民风。同时,诗人也表达了自己对友人的感激之情,以及对未来在浙江生活和工作的期待。最后两句“隋珠如片月,长在报恩前”,以珠宝比喻友情的珍贵,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未来的感恩之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初抵浙江时的内心感受、对自然美景的赞叹以及对友情的珍视,充满了深情厚谊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收录诗词(1426)

李攀龙(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明代著名文学家。继“前七子”之后,与谢榛、王世贞等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为“后七子”的领袖人物,被尊为“宗工巨匠”。主盟文坛20余年,其影响及于清初

  • 号:沧溟
  • 籍贯:历城(今山东济南)
  • 生卒年:1514—1570

相关古诗词

赠陆膳部

清览三台上,名家四姓前。

累朝霖雨望,群从聚星贤。

北斗尚书府,南宫视草年。

秩宗周典礼,膳部汉常员。

官属青云氏,才高白雪篇。

微言黄绢在,美节素丝传。

笔綵生春署,兰薰握近天。

明光宁再入,空此羡神仙。

形式: 排律 押[先]韵

贞石篇为吴比部赋

砥柱高王室,磐宗壮帝京。

支机河汉迥,浮磬泗滨清。

孺子兵书号,郎官水镜名。

一鞭皆至海,三献即连城。

绝学驱羊起,群疑伏虎生。

梧台深自飨,司寇雅称平。

磊落披云气,冯陵转壑声。

雄藩隆岳佐,华省映星精。

文陛含香入,岩廊草奏行。

綵毫常五色,何限补天情。

形式: 排律 押[庚]韵

与子与游灵隐寺吴马诸公同赋

片雨挂龙涔,清风啸虎林。

海浮西域至,江插洞天深。

小岭将遥集,名山岂陆沈。

地灵闻水乐,岫隐见云心。

金粟寒应结,香炉回自阴。

藤萝褰窈窕,台殿倚萧森。

石笋高遥笔,莲花净盍簪。

何须怀谢客,俱解越中吟。

形式: 排律 押[侵]韵

郡斋同元美赋得明字

落日千山短发明,萧条转见故人情。

时危小郡徵求少,秋到高斋卧理清。

岂谓文章妨遇合,深知偃蹇负平生。

论心对我杯中物,握手看他世上名。

遂使浮云愁大陆,何来二子在孤城。

风尘如此仍为守,愧尔新诗满帝京。

形式: 排律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