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石篇为吴比部赋

砥柱高王室,磐宗壮帝京。

支机河汉迥,浮磬泗滨清。

孺子兵书号,郎官水镜名。

一鞭皆至海,三献即连城。

绝学驱羊起,群疑伏虎生。

梧台深自飨,司寇雅称平。

磊落披云气,冯陵转壑声。

雄藩隆岳佐,华省映星精。

文陛含香入,岩廊草奏行。

綵毫常五色,何限补天情。

形式: 排律 押[庚]韵

鉴赏

这首《贞石篇为吴比部赋》是明代诗人李攀龙所作,通过对“贞石”的描绘,展现了其在王室与帝京中的崇高地位,以及其在文化、政治、军事等多个领域的卓越贡献。

首先,“砥柱高王室,磐宗壮帝京。”这两句以“砥柱”和“磐宗”象征贞石的稳固与尊贵,将其置于王室与帝京的核心位置,凸显其不可替代的重要性。

接着,“支机河汉迥,浮磬泗滨清。”这里运用了“支机”与“浮磬”的典故,形象地描绘了贞石在天空与河流中独特的存在感,既高远又清澈,展现出其超凡脱俗的特质。

“孺子兵书号,郎官水镜名。”这两句通过“孺子”与“郎官”的角色,强调了贞石在教育与选拔人才方面的深远影响,如同“水镜”一般,能照见人心,选拔出真正的贤才。

“一鞭皆至海,三献即连城。”这两句以“鞭”与“献”的动作,展现了贞石在推动国家发展、促进文化交流方面的作用,如同连接海陆的桥梁,价值连城。

“绝学驱羊起,群疑伏虎生。”这两句通过“绝学”与“群疑”的对比,赞扬了贞石在学术研究与解决社会问题上的巨大贡献,如同能够驱散无知的光芒,让疑惑化为坚定的力量。

“梧台深自飨,司寇雅称平。”这两句以“梧台”与“司寇”的形象,进一步展示了贞石在文化和司法领域的成就,如同梧桐树下享受宁静,公正无私。

最后,“磊落披云气,冯陵转壑声。”这两句以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贞石在面对困难与挑战时的坚韧不拔,如同穿透云雾的阳光,回响于山谷的声音。

“雄藩隆岳佐,华省映星精。”这两句将贞石比作山岳与星辰,强调其在地方治理与国家建设中的重要辅助作用,如同雄伟的山脉与璀璨的星空。

“文陛含香入,岩廊草奏行。”这两句以“文陛”与“岩廊”的场景,展现了贞石在文学与政治殿堂中的地位,如同香气四溢的宫殿,草稿在其中流转。

“綵毫常五色,何限补天情。”这两句以“彩毫”与“补天”的意象,表达了贞石在艺术创作与社会责任上的追求,如同五彩斑斓的画笔,充满对美好世界的向往与修补之愿。

综上所述,《贞石篇为吴比部赋》通过丰富的意象与生动的比喻,全面展现了贞石在多个领域的重要贡献与深远影响,是一首赞美与颂扬之作。

收录诗词(1426)

李攀龙(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明代著名文学家。继“前七子”之后,与谢榛、王世贞等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为“后七子”的领袖人物,被尊为“宗工巨匠”。主盟文坛20余年,其影响及于清初

  • 号:沧溟
  • 籍贯:历城(今山东济南)
  • 生卒年:1514—1570

相关古诗词

与子与游灵隐寺吴马诸公同赋

片雨挂龙涔,清风啸虎林。

海浮西域至,江插洞天深。

小岭将遥集,名山岂陆沈。

地灵闻水乐,岫隐见云心。

金粟寒应结,香炉回自阴。

藤萝褰窈窕,台殿倚萧森。

石笋高遥笔,莲花净盍簪。

何须怀谢客,俱解越中吟。

形式: 排律 押[侵]韵

郡斋同元美赋得明字

落日千山短发明,萧条转见故人情。

时危小郡徵求少,秋到高斋卧理清。

岂谓文章妨遇合,深知偃蹇负平生。

论心对我杯中物,握手看他世上名。

遂使浮云愁大陆,何来二子在孤城。

风尘如此仍为守,愧尔新诗满帝京。

形式: 排律 押[庚]韵

送历城李明府入计

五陵佳气蓟门东,此地车书四海同。

叶令远为朝会使,汉家新起建章宫。

君王受计当天下,月朔垂衣出禁中。

台史莫疑凫屡至,都人已识马能工。

三齐郡国推高第,百里弦歌播大风。

清问即求封禅草,好因文似荐扬雄。

形式: 排律 押[东]韵

题徐子与门生汪惟一竹邱图

灵邱隐者一逃名,万竹临江见厎清。

徙倚七贤相寄傲,便娟二女重含情。

葛陂讵信双龙影,嶰谷空传五凤声。

风雨长教秋色驻,冰霜兼与岁寒盟。

投竿渭水才堪老,受简梁园赋已行。

愿得此君开蒋径,不妨佳客醉宜城。

浮云西北来何莫,今日东南美自并。

截作武陵溪上笛,方知马援有门生。

形式: 排律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