涵碧亭

高低竹杂松,积翠复留风。

路极阴溪里,寒生暑气中。

闲云低覆草,片水静涵空。

方见洋源牧,心侔造化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翻译

高矮不一的竹子夹杂着松树,密集的绿意又似乎挽留了清风。
小路蜿蜒伸展到幽深的溪谷里,炎炎夏日里也感受到一丝凉意。
悠闲的云朵低垂覆盖着草地,一小片水面静静地映照着天空。
正当我见到这洋洋洒洒的源头牧场时,心中不由得与大自然的造化之功相媲美。

注释

高低竹:指竹林中竹子有高有矮,形态各异。
积翠:形容竹子和松树的绿色层层叠叠,非常茂盛。
留风:指树木密集能留住吹过的风,使环境凉爽。
路极:小路延伸到极远的地方。
阴溪:阳光难以直射的、阴凉的溪谷。
寒生:产生凉意。
暑气中:在本应炎热的天气里。
闲云:悠然自得、飘浮缓慢的云。
低覆草:云层低垂,仿佛覆盖在草地上。
片水:一小片水域。
静涵空:平静的水面如镜子般倒映着天空,显得十分宁静。
方见:刚刚看到。
洋源牧:广阔的原野上放牧的场景,可能象征自然的丰饶。
心侔:心里比较,认为等同。
造化功:大自然创造万物的伟大力量。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处幽静的自然景观,通过对山竹、杂木和溪水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和谐之美。开篇“高低竹杂松,积翠复留风。”这里,“高低”二字生动地勾勒出竹林错落有致的层次感,而“积翠”则形容树木郁郁葱葱,似乎将清风都留住了。接着,“路极阴溪里,寒生暑气中。”诗人笔下的道路曲折,隐匿在阴翳的溪谷之中,即便是炎热的夏季,也能感受到阵阵凉意,显示出自然界的调和能力。

下片“闲云低覆草,片水静涵空。”这里,“闲云”给人一种悠闲自得的感觉,它轻柔地覆盖在草丛之上,而“片水静涵空”则是对那一泓清泉所体现出的宁静与深远。最后,“方见洋源牧,心侔造化功。”诗人终于看到了广阔的牧场,那里牛羊悠闲地吃着青草,这一切都让诗人的内心感到满足和敬佩,大自然的造化之功在这里得到了完美的展现。

收录诗词(341)

方干(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擅长律诗,清润小巧,且多警句。其诗有的反映社会动乱,同情人民疾苦;有的抒发怀才不遇,求名未遂的感怀。文德元年(888年),客死会稽,归葬桐江。门人相与论德,谥曰“玄英先生”,并搜集他的遗诗370余篇,编成《诗集》传世。《全唐诗》编有诗6卷348篇。宋景佑年间,范仲淹守睦州,绘像于严陵祠配享

  • 号:玄英
  • 籍贯:睦州青溪(今淳安)
  • 生卒年:809—888

相关古诗词

清源标公

师为众人重,始得众人师。

年到白头日,行如新戒时。

瓶添放鱼涧,窗迥袅猿枝。

此地堪终老,迷痴自不知。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雪中寄李知诲判官

聚散联翩急复迟,解将华发两相欺。

虽云竹重先藏路,却讶巢倾不损枝。

入户便从风起后,照窗翻似月明时。

此时门巷无行迹,尘满尊罍谁得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雪中寄殷道士

大片纷纷小片轻,雨和风击更纵横。

园林入夜寒光动,窗户凌晨湿气生。

蔽野吞村飘未歇,摧巢压竹密无声。

山阴道士吟多兴,六出花边五字成。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雪中寄薛郎中

野禽未觉巢枝仄,稚子先忧径竹摧。

半夜忽明非月午,前庭旋释被春催。

碎花若入樽中去,清气应归笔底来。

深拥红炉听仙乐,忍教愁坐画寒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