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槽横捧梳妆薄,绿罗绾带仍斜搭。
十指纤纤葱乍剥,紫燕飞翻初弄拨。
梨园曲调皆品匝,敛容却复停时霎。
日烘花底光似泼,娇莺得暖歌唇滑。
圆吭相应啼恰恰,须臾急变花十八,玉盘蔌蔌珠玑撒。
坐客渐欲身离榻,裂帛一声催合杀。
玉容娇困拨仍插,雪梅一枝初破腊。
不详
年十四,父母双亡,依三峰靘禅师为童子。试经於东京天王寺,冒惠洪名得度为僧。四年后南归,依真净禅师於庐山归宗寺,随真净迁洪州石门。二十九岁始,游方东吴、衡山、金陵等地,住金陵清凉寺。冒名剃度事发,入狱一年,勒令返俗。后至东京,入丞相张商英、枢密郭天信门下,再得度,赐名宝觉圆明禅师。徽宗政和元年(1111),张、郭贬黜,亦受牵连,发配朱崖军(今海南三亚)。三年,得释。四年,返筠州,馆於荷塘寺。后又被诬以张怀素党系南昌狱百馀日,遇赦,归湘上南台。高宗建炎二年卒,年五十八
我生少小秀不丛,题诗落笔先飞鸿。
一从废弃脱毛发,乃与石田樗木同。
平生百虑湛古井,无复掀涌波春风。
尚馀觑书旧垢习,终日伏桉如哑聋。
默观前古忠义辈,光明硕大皆人雄。
闻之恨未目亲历,周行四海如萍蓬。
猛闻君侯富道义,浩然养就如婴童。
笔端五色藻造化,经纶事业罗心胸。
扬清激浊出天性,英声不减狄梁公。
一节直走汝水上,回首弊帚香炉峰。
徘徊一月不及见,痴坐掩扃知命穷。
霜清昨夜兴飘忽,匡山落我清梦中。
吾身去住本无系,便欲登舟而向东。
再惟君侯未我识,恨遗他日山水重。
作诗愿见亦不恶,谷风从虎云从龙。
肉身大士延平公,眉毛如雪声如钟。
东坡醉眼亦多耳,信口呼作僧中龙。
坐令玉色烟峦里,晨钟暮鼓三千指。
而今滑冷撼不应,青灯白塔临寒水。
上人谈笑有精色,闻是延平坐中客。
紫霄峰下曾相逢,别来几何头已白。
地炉夜语寻前事,当日交游半生死。
与君等是三眠蚕,浮世百年那免此。
我寻旧游聊自娱,忽然见君欢有馀。
一笑且从吾所适,后会重来知有无。
烟霏含空青,向晚望逾好。
欲行落瀑边,俊鹘屡侧脑。
偶携白发禅,步尽青松道。
孤鸿聊送目,瘦策自扶老。
甚欲东涧阴,缚屋安井灶。
我亦个中人,归计嗟不早。
永愧岩上僧,松鬣和云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