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斛栽莲

数夕一梦吴淞江,两桨飞度荷花乡。

刳中山骨泥数斗,趁雨屈盘三节藕。

镜面光寒溢井花,四顾无人下渴鸦。

老翁真个儿童似,我非韩公亦儿戏。

绿茎亭亭忽独立,帘疏不隔香直入。

宛若船舫坐促膝,遂使江湖在方尺。

虽无太华藕如船,定有庐山房似笠。

形式: 古风

翻译

连续几个夜晚,我在梦中游历吴淞江,划着双桨穿越了荷花盛开的地方。
挖出山中的藕根,足足装了几斗泥,趁着雨天,把三节藕弯曲成盘状。
水面如镜,寒冷的光芒映照井花,四周无人,连口渴的乌鸦也找不到落脚处。
老翁真的像孩子般纯真,我并非韩愈那样的大人,也在享受这游戏般的乐趣。
绿色的荷茎独自挺立,帘子虽稀疏,却挡不住香气直入。
仿佛坐在船舱中促膝交谈,让我觉得整个江湖都浓缩在这小小的空间里。
虽然没有太华山上的大如船的藕,但定有庐山那般如斗笠的小屋。

注释

数夕:连续几晚。
吴淞江:长江下游的支流。
两桨:两只船桨。
屈盘:弯曲成盘状。
井花:水面上的波纹或井水的倒影。
韩公:指唐代文学家韩愈。
绿茎:荷叶。
帘疏:帘子稀疏。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朱翌的作品,名为《石斛栽莲》。从诗中可以感受到诗人的自然情怀和超脱世俗的生活态度。

"数夕一梦吴淞江,两桨飞度荷花乡。"

这两句描绘了诗人在梦中游历的情景,吴淞江是长江下游的一个重要水域,而“两桨飞度”则表达了一种超脱物外的轻快感觉,仿佛穿梭于荷花丛中的小舟。

"刳中山骨泥数斗,趁雨屈盘三节藕。"

这两句写的是诗人在自然中劳作的情形,“刳中山骨”可能是指开凿山石以种植,而“趁雨屈盘三节藕”则描绘了在雨后弯曲的藕草,显示出诗人的勤劳与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

"镜面光寒溢井花,四顾无人下渴鸦。"

这两句则是对一处幽静环境的描写,“镜面光寒”可能指的是清晨或秋冬时分的水面反射着寒冷的阳光,而“四顾无人下渴鸦”则表达了一种孤独与宁静,只有鸟儿在树间鸣叫。

"老翁真个儿童似,我非韩公亦儿戏。"

这两句诗人自比为孩童般纯真,而“非韩公亦儿戏”可能是指不像古代的韩愈那样的玩世不恭,只是单纯地享受着与自然的交融。

"绿茎亭亭忽独立,帘疏不隔香直入。"

这里描述的是一处庭院中的亭子,周围由茂密的竹子环绕,形成了一种幽静而又通透的空间,而“帘疏不隔香直入”则是对这种空间中自然芬芳能够自由流动的描写。

"宛若船舫坐促膝,遂使江湖在方尺。"

这两句通过“宛若船舫坐促膝”来形容诗人坐在小亭中的样子,而“遂使江湖在方尺”则是一种象征性的表达,意味着诗人的心中虽然没有广阔的江湖,但通过这种生活方式,他已经将那份广阔带入了自己的小天地。

"虽无太华藕如船,定有庐山房似笠。"

最后两句则是对未来生活的一种憧憬和期待,即使没有像太华山那样宏伟的自然风光,但依然能够拥有自己心仪的庐山之家,享受那份简朴而自在的人生。

这首诗通过诗人的梦境、劳作、环境描写以及对生活态度的表达,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和生活的深厚情感,以及他追求的一种超脱尘世、与自然合一的理想状态。

收录诗词(359)

朱翌(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舒州(今安徽潜山)人,卜居四明鄞县(今属浙欲)。绍兴八年(1138),除秘书省正字,迁校书郎、兼实录院检讨官、祠部员外郎、秘书少监、起居舍人。十一年,为中书舍人。秦桧恶他不附己,谪居韶州十九年。桧死,充秘阁修撰,出知宣州、平欲府。乾道三年卒,年七十一。名山胜景,游览殆

  • 号:潜山居士
  • 籍贯:省事老
  • 生卒年:1097—1167

相关古诗词

示罗教授楚知监

半世交游无远信,一时宾客有新知。

泮宫官冷宜谈妙,圜府钱流不废诗。

封水占山为久客,合樽促席及佳时。

盆山突兀清泉满,中有三江万里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买田潼溪

求田得处便成家,笑为污邪祝满车。

漱石枕流新梦想,带牛佩犊老生涯。

歌成但可相舂杵,客到莫嫌炊饭砂。

祭罢土龙春雨应,稳骑秧马一鞭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岁乙丑余年四十有九矣因诵太白四十九年非一往不可复之句次其韵

南来不赢粮,随身一竿竹。

四年钓曹溪,溪水香可掬。

求方驻隙驹,辟谷起黄独。

五十止欠一,何地可归宿。

今晨祖师前,一掷杯珓卜。

去以六月息,来期七日复。

往事一局棋,信手不必覆。

吾生行休矣,自此生处熟。

形式: 古风 押[屋]韵

有感

退之传毛颖,步骤过迁固。

当时不入眼,怪笑且惊怖。

柳州极不平,裁书细说喻。

浮云蔽两曜,凭虚亦暂驻。

何伤黄道行,终古元气聚。

呜呼古今一,吾其秘缃素。

形式: 古风 押[遇]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