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庭芳(其一)

扰扰匆匆,红尘满袖,自然心在溪山。

寻思百计,真个不如闲。

浮世纷华梦影,嚣尘路、来往循环。

江湖手,长安障日,何似把鱼竿。盘旋。

那忍去,他邦纵好,终异乡关。

向七峰回首,清泪班班。

西望烟波万里,扁舟去、何日东还。

分携处,相期痛饮,莫放酒杯悭。

形式: 词牌: 满庭芳

翻译

世间纷扰,红尘满身,心中向往的是溪边山色。
想尽办法,还是觉得悠闲自在更重要。
浮华的尘世就像一场梦,路上的喧嚣不断循环。
即使江湖技艺再高强,在长安的日子也比不上钓鱼的闲适。
怎能忍受离开故土,即使他乡再好,终究不是家乡。
回望七座山峰,不禁泪流满面。
遥望万里烟波,何时能乘船东归。
离别时,约定痛饮,不要吝啬手中的酒杯。

注释

扰扰匆匆:纷扰忙碌。
红尘:世俗尘埃。
自然心:本真之心。
溪山:山水田园。
真个不如闲:实在不如悠闲自在。
浮世纷华:世俗繁华。
梦影:梦幻般的景象。
江湖手:江湖高手。
长安障日:在长安的日子。
把鱼竿:垂钓生活。
盘旋:徘徊不前。
他邦纵好:他乡再好。
终异乡关:终究非故乡。
七峰回首:回头望向七座山峰。
清泪班班:泪水涟涟。
扁舟去:乘舟离去。
何日东还:何时能返回东方。
分携处:分别之时。
痛饮:畅饮。
莫放酒杯悭:不要舍不得喝酒。

鉴赏

这首《满庭芳·其一》是宋代词人陈瓘的作品,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词人对尘世繁华的厌倦和对自然生活的向往。"扰扰匆匆,红尘满袖"描绘了都市生活的忙碌与喧嚣,词人心中却渴望"自然心在溪山",流露出对宁静山水的向往。"寻思百计,真个不如闲"直接表达了对闲适生活的追求,认为忙碌的尘世不如真正的悠闲自在。

接下来,词人通过"浮世纷华梦影,嚣尘路、来往循环"进一步强调了对世俗名利的看破,认为追逐这些不过是梦幻泡影,不如归隐江湖。"江湖手,长安障日,何似把鱼竿"更是直抒胸臆,表达出对钓鱼生活的向往,视之为比在尘世中挣扎更为惬意。

下半阙词人表达了对故乡的眷恋和对未来的期待:"那忍去,他邦纵好,终异乡关",表明即使他乡再好,也难以替代心中的故土之情。"向七峰回首,清泪班班"描绘了离别时的感伤,而"西望烟波万里,扁舟去、何日东还"则寄托了对回归故乡的深深期盼。

最后,词人与友人约定"分携处,相期痛饮,莫放酒杯悭",表达了离别之际的深情厚谊,希望在重逢之时能畅饮无阻,共享欢乐。

总的来说,这首词情感真挚,语言朴素,展现了词人对尘世的超脱和对自然生活的向往,以及对故乡的深深依恋。

收录诗词(90)

陈瓘(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宋元丰二年(1079年)探花,授官湖州掌书记。历任礼部贡院检点官、越州、温州通判、左司谏等职。为人谦和,不争财物,闲居矜庄自持,不苟言谈,通《易经于书法,造诣亦颇深。真迹传世唯《仲冬严寒帖》。李纲曰:“了翁书法,不循古人格辙,自有一种风味。观其书,可以知气节之劲也。”邓肃曰:“开卷凛然,铜筋铁骨,洗空千古,侧眉之态,盖鲁公之后一人而已。”明陶宗仪曰:“精劲萧散,有《兰亭》典型”。由是观之,其书法出神入化,可谓高妙矣

  • 字:莹中
  • 号:了斋
  • 籍贯:沙县城西劝忠坊
  • 生卒年:1057-1124年

相关古诗词

满庭芳

槁木形骸,浮云身世,一年两到京华。

又还乘兴,闲看洛阳花。

闻道鞓红最好,春归后、终委泥沙。

忘言处,花开花谢,不似我生涯。年华。

留不住,饥餐困寝,触处为家。

这一轮明月,本自无瑕。

随分冬裘夏葛,都不会、赤水黄芽。

谁知我,春风一拐,谈笑有丹砂。

形式: 词牌: 满庭芳 押[麻]韵

蓦山溪

扁舟东去,极目沧波渺。

千古送残红,到如今、东流未了。

午潮方去,江月照还生,千帆起,玉绳低,枕上莺声晓。

锦囊佳句,韵压池塘草。

声遏去年云,恼离怀、馀音缭绕。

倚楼看镜,此意与谁论,一重水,一重山,目断令人老。

形式: 词牌: 蓦山溪

蝶恋花

有个胡儿模样别。满颔髭须,生得浑如漆。

见说近来头也白。髭须那得长长黑。

□□□□□□□。籋子镊来,须有千堆雪。

莫向细君容易说。恐他嫌你将伊摘。

形式: 词牌: 蝶恋花

醉蓬莱

问东州何处,境胜人幽,两俱难得。

狼山相望,有高堂千尺。

妙曲轰空,彩云翻袖,乐奏壶天长日。

笑我飘然,蓬窗竹户,只延山色。

拟棹觥船,径冲花浪,直造雕筵,共醺仙液。

仍乞蟠桃,向庐山亲植。

未举江帆,早逢淮雁,问故人踪迹。

远老池边,陶翁琴里,此情何极。

形式: 词牌: 醉蓬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