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东山

数峰回抱隔烟林,一簇招提十里深。

祇合步行寻石径,不宜呵喝入松阴。

遥分画手援毫意,暗起诗人得句心。

梅岭笙歌上高处,孤猿幽鸟减清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翻译

山峰环绕,被烟雾笼罩的树林间,有一片寺庙隐藏在深处。
只适合步行探索蜿蜒的石径,不应该大声喧哗打扰松林的宁静。
远处仿佛能感受到画家挥毫泼墨的意境,悄悄激发了诗人的创作灵感。
在梅岭之上,音乐和歌声飘向高处,孤独的猿猴和幽静的鸟儿让清音更加悠扬。

注释

数峰:多座山峰。
回抱:环绕。
隔:隔绝。
烟林:烟雾缭绕的树林。
祇合:只应。
步行:徒步。
石径:石头小路。
呵喝:大声喧哗。
画手:画家。
援毫意:绘画的意境。
诗人:诗人的心境。
得句:获得灵感,构思诗句。
梅岭:梅花盛开的山岭。
笙歌:音乐和歌声。
孤猿幽鸟:孤独的猿猴和幽静的鸟儿。
减清音:减弱了清脆的声音。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间行走图景,诗人以深沉的笔触捕捉自然之美,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喜悦与得意。

"数峰回抱隔烟林,一簇招提十里深。" 这两句设置了整首诗的意境,通过对山峰和树林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深邃、静谧的氛围。"数峰"表明山势蜿蜒连绵,而"一簇招提十里深"则突出了某处景观之幽深,给人以探索未知世界的欲望。

"祇合步行寻石径,不宜呵喝入松阴。" 这两句进一步描写诗人在山中漫步的情形。"祇合步行"表明诗人的行动是轻柔、和缓的,"不宜呵喝"则强调了在这样一个宁静环境中需保持内心的平和,不应发出粗暴的声音,以免破坏这份静谧。

"遥分画手援毫意,暗起诗人得句心。" 这两句转向诗人的创作状态。"遥分画手"可能指的是远处山峰如同画家之笔触,"援毫意"则是对诗人捕捉景象时的细腻与深思。而"暗起诗人得句心"表达了诗人在观察自然后,内心涌现出诗句的情感体验。

"梅岭笙歌上高处,孤猿幽鸟减清音。" 这两句则描绘了一种更为超脱的境界。"梅岭"可能是指特定的山名,而"笙歌上高处"则表明诗人或诗中人物登高望远之情景。"孤猿幽鸟减清音"则通过对动物叫声的描写,增添了一种寂静而又不失野趣的情调。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绘和内心体验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在大自然中寻找灵感与平衡的心境。

收录诗词(157)

丁谓(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后更字公言。五代时迁居苏州。祖父丁守节,与范仲淹曾祖范梦龄同是吴越国中吴军节度使钱文奉(钱镠之孙)的幕僚,任节度推官,遂为长洲人。离京时,宋真宗特赐御诗七言四韵和五言十韵,“尤为盛事”。他同时兼任使持节苏州诸军事、苏州刺史、苏州管内观察处置堤堰桥道等使,又兼任知升州军州事。天禧初(1017),以吏部尚书复参知政事。不久,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任昭文馆大学士、监修国史、玉清昭应宫使、平章事兼太子少师。乾兴元年(1022),封为晋国公。显赫一时,贵震天下

  • 字:谓之
  • 籍贯:丁氏先祖是河北
  • 生卒年:966-1037

相关古诗词

游卧龙山

日长春老职司閒,纵辔因寻负郭山。

花气半飘青霭外,泉声多在白云间。

香灯肃肃严僧事,钟梵萧萧爽客颜。

坐有诗人樽有酒,拟抛城市宿禅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食野甘榆棘,乘流接海鲸。

骇鸡称国宝,辟水得天名。

巴浦千年迹,黄支万里程。

至循来禁籞,六扰莫心惊。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材妙峄阳枝,弦调野茧丝。

清音飞雉操,雅曲白驹诗。

属意山水际,寄声鸾凤时。

南薰如在御,忠义必倾思。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避缴非无意,随阳自有期。

飞霜联伯仲,叫月应埙篪。

小雅宣王什,登歌武帝辞。

青冥时矫翼,燕雀尔焉知。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