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咏史(其十八)谷隐山

衮斧留心汉晋閒,岂期谷隐避名难。

一人有半随秦去,不得相离释道安。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寒]韵

鉴赏

此诗《襄阳咏史(其十八)谷隐山》由金末元初诗人李俊民所作,描绘了一段历史人物与名利之间的抉择与无奈。诗中通过“衮斧留心汉晋閒”一句,巧妙地将历史人物置于汉晋时期的历史背景之中,暗示了主人公在历史长河中的地位与影响。接着,“岂期谷隐避名难”则揭示了主人公选择隐居谷中,避开名利纷争的内心挣扎与无奈。

“一人有半随秦去”,这一句形象地描述了主人公在面对历史变迁时的矛盾心理,仿佛有一半的自己随着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无法摆脱时代的洪流。而“不得相离释道安”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内心的冲突,表达了即使在追求精神解脱与道义安顿的过程中,也难以完全割舍对名利的渴望和对现实世界的牵绊。

整首诗以细腻的情感描绘和深邃的历史视角,展现了古代文人对于个人命运与时代洪流之间复杂关系的深刻思考,以及在名利与道义之间艰难抉择的内心世界。

收录诗词(872)

李俊民(金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1176~1260)或(1175~1260)字用章,泽州晋城(今属山西晋城)人。唐高祖李渊第二十二子韩王元嘉之后。年幼时,勤于经史百家,尤精通二程理学。承安间以经义举进士第一,弃官教授乡里,隐居嵩山,元政府泽州长官段直从河南嵩山迎回任泽州教授,长期在泽州大阳生活教学。金亡后,忽必烈召之不出,卒谥庄靖。能诗文,其诗感伤时世动乱,颇多幽愤之音。有《庄靖集》

  • 籍贯:自号鹤鸣老

相关古诗词

襄阳咏史(其十九)庞公祠

踏破衡山急急回,凤林尽是漉篱材。

大家了得无生著,倾出团圞话里来。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灰]韵

襄阳咏史(其二十)凤林

天宝诗人去却回,果曾北阙上书来。

若为耆旧无新语,明主何尝弃不才。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灰]韵

襄阳咏史(其二十一)斩蛟渚

久愤江于投水俗,近忧泉室泣珠人。

到头不是池中物,血溅惊波剑有神。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襄阳咏史(其二十二)夫人城

见说韩门素识兵,故知西北势先倾。

未应有子如豚犬,何在夫人自筑城。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