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二僧之衡阳(其一)

闽蜀同风果同风,袈裟拔出鞋袋中。

相逢古寺话俄顷,怪我称锤落深井。

不忧佛日居衡阳,不忧无人振颓纲。

却忧秋高霜月冷,铁牛夜度飞猿岭。

形式: 古风

翻译

福建和四川风俗相同,和尚们的行为也一样,他们的袈裟常常从鞋袋中抽出。
我们在古老的寺庙中相遇,交谈片刻,他惊讶我为何把秤锤丢进了深井。
我不担心在衡阳度过佛祖的日子,也不怕没有人来振兴衰败的教义。
但我忧虑秋天来临,霜月寒冷,如同铁牛在夜里艰难地翻越飞猿岭。

注释

闽蜀:福建和四川的简称。
袈裟:佛教僧侣穿的长袍。
俄顷:片刻,一会儿。
衡阳:古代地名,今湖南衡阳。
颓纲:衰败的法度或准则。
秋高霜月:秋季的寒冷月夜。
铁牛:比喻沉重或坚固的事物。
飞猿岭:可能指险峻的山岭,因其名含有猿猴飞跃之意。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僧人释慧空所作的《送二僧之衡阳(其一)》。诗中以闽蜀两地的佛教文化为背景,描述了两位僧人出行的情景。首句“闽蜀同风果同风”表达了两地佛教风尚的相似,僧人的衣着也反映出这种共同点,袈裟随意地从鞋袋中拔出,显示出他们的洒脱与随性。

接下来,“相逢古寺话俄顷”描绘了他们在古寺相遇,短暂交谈的情景。然而,诗人自嘲地说“怪我称锤落深井”,暗示自己可能因言语不慎或行为失当而陷入困境,这增加了对话的戏剧性。

诗中“不忧佛日居衡阳,不忧无人振颓纲”表达了对僧人们的祝福,希望他们在衡阳能坚守佛法,即使面临无人支持的境况也能振奋佛教事业。最后一句“却忧秋高霜月冷,铁牛夜度飞猿岭”则寓言式地表达了对僧人们旅途艰辛的担忧,尤其是秋冬时节,寒霜和险峻的飞猿岭都预示着他们将面临的困难。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轻松幽默的笔调,寄寓了对僧人们的关切与祝愿,展现了僧人间的深厚情谊以及对佛法传播的热忱。

收录诗词(537)

释慧空(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送巾扇街坊

华巾未解心中结,阿难有理难伸说。

犀牛扇破索牛儿,盐官为物心偏切。

上人幸是手眼亲,独用双拈此时节。

一条秋水净无痕,八面清风消恼热。

形式: 古风 押[屑]韵

送化士

洞山身如椰子大,不畜粒米与茎菜。

无人烟处门打开,接待方来也奇怪。

吉山从作山中主,只用十方菩萨子。

二时钟鼓不曾亏,是汝持来还供汝。

两翁同中具生杀,明眼高流试提拨。

可中见得无少差,是谓能持吉山钵。

形式: 古风

送行上人归塔慧力空印和尚灵骨于西山

古佛大塔广,量廓虚空界。

凡圣位其中,如光无杂坏。

出生与入灭,一一得自在。

众生迷本心,当处自留碍。

良哉空印师,火后灵骨在。

凭谁密安置,有子如行辈。

山为碧玉环,水作青罗带。

巍巍镇巍巍,永下诸天拜。

形式: 古风

送宗上人游方

华峰壁立为初友,雁宕深奇为指南。

临济儿孙上封老,见今说法在灵岩。

形式: 七言绝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