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寒蛩鸣不定,郭外水云幽。
南浦雁来日,北窗人卧秋。
病身多在远,生计少于愁。
薄暮西风急,清砧响未休。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深秋的萧瑟氛围,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忧思。首句“寒蛩鸣不定”以蛐蟀的叫声烘托出初秋的凉意,同时也暗示了一种不安稳的情绪。紧接着,“郭外水云幽”则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宁静与孤寂,水边云起,营造出一片清幽之境。
“南浦雁来日”和“北窗人卧秋”两句,则分别从时间与空间两个维度勾勒出了诗人的生活状态。南浦的雁鸣唤醒了日光的明媚,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北窗之下的沉睡,这不仅描绘了一天中光影的变化,更象征着心灵深处的冷清与孤独。
“病身多在远”表达了诗人身体上的不适,以及这种不适常伴随他在旅途中,增加了他的忧虑。接着,“生计少于愁”则直接点出了诗人的生活压力与精神负担远超过实际的物质困境。
末两句“薄暮西风急,清砧响未休”,以夕阳时分的西风和不息止的砧声,增强了秋天的萧瑟感。这里的“薄暮”指的是日落前的短暂时光,而“西风急”则加深了这种时间感上的紧迫与无常。至于“清砧响未休”,则是对劳作声音的描写,反映出农人在秋收季节的忙碌,同时也可能象征着诗人内心的不安与忙碌。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致描绘,以及生活状态的隐喻表达,展现了诗人秋日的孤独感、忧虑心情和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深刻体验。
不详
南京路悄然,欹石漱流泉。
远寺寒云外,扬帆暑雨前。
雁行回晓岫,蜃色上湖田。
更想清吟处,多同隐者眠。
篇章动玉京,坠叶满前程。
旧国与僧别,秋江罢钓行。
马过隋代寺,樯出楚山城。
应近嵩阳宿,潜闻瀑布声。
挂席曙钟初,家山半在吴。
橹声过远寺,江色润秋芜。
陂鹤巢城木,边鸿宿岸芦。
知君当永夜,独钓五湖隅。
关河度几重,边色上离容。
灞水方为别,沙场又入冬。
曙雕回大旆,夕雪没前峰。
汉使多长策,须令远国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