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东西

巴东有杜鹃,杜鹃啼春花正妍。

巴西有杜鹃,杜鹃啼血花可怜。

巴东巴西久为客,目断江南归未得,月明满地山花白。

形式: 古风

翻译

在巴东之地有杜鹃鸟,杜鹃在春天花开得正艳。
在巴西之地也有杜鹃,杜鹃哀啼时,花朵显得特别凄美可怜。
我在巴东和巴西漂泊已久,遥望江南故乡却未能归去,明亮的月光照亮大地,山花洁白一片。

注释

巴东:地名,古代巴郡东境。
杜鹃:鸟名,又名子规,叫声悲切。
妍:美丽,艳丽。
巴西:地名,古代巴郡西部。
归未得:未能回家。
月明:明亮的月光。
山花:山野间的花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家乡的无限思念和对战争带来苦难的深刻感慨。"巴东有杜鹃,杜鹃啼春花正妍。" 这两句通过杜鹃啼食春花的情景,展示了一派生机勃勃的美丽景象,但这种和谐与繁盛很快被打破。

紧接着,"巴西有杜鹃,杜鹃啼血花可怜。" 这两句中的“啼血”表达了战争的残酷现实,杜鹃啼食带血的花朵,象征着战乱中生命的悲惨和自然美景的破坏。

最后,“巴东巴西久为客,目断江南归未得,月明满地山花白。” 这几句诗人以“久为客”的身份表达了对遥远家乡的深切思念。诗人站在巴东和巴西之间,面对着无法跨越的距离与障碍,只能目送江南的方向,心中充满了归乡的渴望。月光下,山花如雪般白,这不仅是自然景观的描绘,也是诗人内心世界的写照——孤独、寂寞和对美好事物无法触及的哀愁。

这首诗通过对比手法,将和平时的生机与战乱中的毁灭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深切反思和对和平生活的无限留恋。

收录诗词(780)

仇远(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仁父。因居余杭溪上之仇山,自号山村、山村民,人称山村先生。元代文学家、书法家。元大德年间(1297~1307)五十八岁的他任溧阳儒学教授,不久罢归,遂在忧郁中游山河以终

  • 字:仁近
  • 籍贯:钱塘(今浙江杭州)
  • 生卒年:1247年~1326年

相关古诗词

月琴吟赠程禹仲

我月太古色,我琴太古音。

色见音声求,焉能知我心。

月到茅亭夜亭午,据梧坐看胎仙舞。

本无圆缺无亏盈,心迹双清游太古。

笑渠空向广寒游,记得霓裳羽衣谱。

形式: 古风

风雨不出

儒官少公事,閒坐如家居。

闭户听风雨,重读架上书。

岂无借书瓻,小酌勿用沽。

岂无苜蓿盘,园丁送嘉蔬。

溪童把钓竿,时得径寸鱼。

采薇拾橡栗,视此已有馀。

怀哉天地恩,不弃无用儒。

舍此将何之,狂士多迷途。

终不如归田,一蓑溪上锄。

形式: 古风

东园赏红梅

花姨夜捣守宫血,染就南枝花貌别。

宿酲未解春正酣,一片晴霞消冻雪。

莫道有人疑作杏,老眼频看亦生缬。

东阑更有萼绿华,精神标致尤清绝。

先生焚香读书处,把酒花前相暖热。

群蜂知香不知色,一枝肯许儿童折。

两株横卧处士桥,梦中归踏孤山月。

形式: 古风

北园赏梅

梅花先受东君知,一晴开遍南北枝。

吴姬持杯劝客醉,已恨赏花三日迟。

主人惜花不惜酒,自摘一枝春在手。

大开笑口问东风,金谷几人曾白首。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