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宣王庙古松

列植成均里,分行古庙前。

阴森非一日,苍翠自何年。

寒影烟霜暗,晨光枝叶妍。

近檐阴更静,临砌色相鲜。

每愧闻钟磬,多惭接豆笾。

更宜教胄子,于此学贞坚。

形式: 排律 押[先]韵

翻译

整齐排列在均里,分散在古老的庙前。
阴郁深沉已非一日,青翠的颜色从何时开始?
寒意笼罩在烟霜中,清晨的阳光使枝叶显得娇艳。
靠近屋檐处阴凉更静,台阶边色彩鲜明。
每次听到钟磬声都感到惭愧,面对祭品常感羞愧。
这里更适合教导子弟,学习坚韧不拔的精神。

注释

列植:整齐排列。
成均:古代的学校。
分行:分散。
古庙:古老的庙宇。
阴森:阴郁深沉。
非一日:已有一段时间。
苍翠:青翠的颜色。
自何年:从何时开始。
寒影:寒意笼罩。
烟霜:烟雾和霜气。
暗:昏暗。
晨光:清晨的阳光。
檐:屋檐。
阴更静:更加阴凉宁静。
临砌:台阶边。
色相鲜:色彩鲜明。
闻钟磬:听到钟磬声。
惭:感到惭愧。
接豆笾:面对祭品。
胄子:年轻的子弟。
贞坚:坚贞不屈。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古庙前的松树景象,通过对比和对照,表达了对品德高尚之人的赞美。诗中的意境幽深,语言质朴,但又不失雅致。

"列植成均里,分行古庙前" 这两句设定了场景,古松排列在宁静的村落里,穿插在古老庙宇之前,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

"阴森非一日,苍翠自何年" 阴森的树木不是短时间形成的,它蕴含着岁月的沉淀和历史的沧桑。苍翠则是松树的颜色,这里暗示了松树的悠久和坚韧。

"寒影烟霜暗,晨光枝叶妍" 冷清的影子在烟霜中显得模糊不清,而晨光下的松叶却显示出迷人的姿态。这两句对比鲜明,展示了自然景物在不同时间和光线下的变化。

"近檐阴更静,临砌色相鲜" 靠近屋檐的地方更加宁静,临近石砌处的颜色则显得特别鲜明。这里继续强化了空间的层次感,同时也突出了松树与环境的和谐共生。

"每愧闻钟磬,多惭接豆笾" 钟鼓的声音让人感到羞愧,因为自己无法达到那种高洁的境界;而用简单的食物(豆笾)款待宾客,也是诗人的自我反省和谦逊之处。

"更宜教胄子,于此学贞坚" 最后两句表达了教育下一代在这宁静古庙前的松树旁学习高尚品格的愿望。这里的“胄子”指的是晚辈,“贞坚”则是形容人的品质,强调了对未来世代的期许和寄托。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表达了对高尚德行的追求和尊崇,以及对后世教育的关怀。

收录诗词(1)

李胄(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咏兴善寺佛殿灾

道善何曾善,言兴且不兴。

如来烧赤尽,惟有一群僧。

形式: 五言绝句 押[蒸]韵

问如满禅师(其一)

佛从何方来,灭向何方去?

既言常住世,佛今在何处?

形式: 古风 押[语]韵

问如满禅师(其二)

佛向王宫生,灭向双林灭。

住世四十九,又言无法说。

山河及大海,天地及日月。

时至皆归尽,谁言不生灭?

疑情犹若斯,智者善分别。

形式: 古风

三月过行宫

渠水红繁拥御墙,风娇小叶学娥妆。

垂帘几度青春老,堪锁千年白日长。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