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夜船行

扁舟时属暝,月上有馀辉。

海燕秋还去,渔人夜不归。

中流何寂寂,孤棹也依依。

一点前村火,谁家未掩扉。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翻译

小船时常随着夜色漂流,月亮高悬散发着多余光芒。
海燕在秋天来往,渔民夜晚也不回家。
江中心为何如此寂静,孤单的船桨也显得恋恋不舍。
前方村庄的一点灯火,是谁家门还未关上呢?

注释

扁舟:小船。
时属暝:随着夜色降临。
月上:月亮高挂。
馀辉:多余的光辉。
海燕:一种海鸟,常随季节迁徙。
秋还去:秋天时返回或离开。
渔人:渔民。
夜不归:夜晚没有回家。
中流:江河的中央。
何寂寂:为何如此寂静。
孤棹:孤单的船桨,代指小船。
也依依:也显得留恋不舍。
一点:远处的一小点。
前村火:前面村庄的灯火。
谁家:哪一家。
未掩扉:门还没有关上。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秋夜景象,诗人通过对晚上扁舟、月光、海燕和渔人的描述,传达出一种孤独而又平和的氛围。开篇“扁舟时属暝”直接将读者带入一个时间点,即暮色渐浓之际,人开始准备夜晚的生活。紧接着,“月上有馀辉”则是对环境的一种描写,月光洒落在水面,使得整个场景显得更加宁静而神秘。

“海燕秋还去”一句,则引入了季节和动态的元素,海燕作为秋天的象征,它们的飞行给这静谧的夜晚增添了一丝生机。然而,“渔人夜不归”却又拉回了读者的注意力,渔人的不归暗示着一天劳作的结束,也可能是对一种生活状态的描绘。

“中流何寂寂”表达出诗人对于这宁静之中的孤独感受。这里的“中流”指的是船在水面上航行,而“何寂寂”则是对这种环境氛围的感慨,既有景物的孤独,也反映了诗人的心境。

而“孤棹也依依”则更深化了这一情绪。孤独的船棹在水中摇曳,与周遭宁静的环境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一种坚守和期待,同时也可能是诗人内心世界的一种写照。

最后,“一点前村火,谁家未掩扉”一句,则将视角转向岸上,点燃了读者对于远方灯火的好奇。这里的“一点前村火”可能代表着希望和温暖,而“谁家未掩扉”则是对夜晚最后的温馨与安全感的一种探寻。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营造了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氛围,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于生活和孤独的深刻感悟。

收录诗词(70)

严维(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卒年未详),约唐肃宗至德元年前后(公元七五六年前后)在世。初隐居桐庐,与刘长卿友善。曾赴京应试,不第。肃宗至德二年,以“词藻宏丽”进士及第。心恋家山,无意仕进,以家贫至老,不能远离,授诸暨尉。时年已四十余。后历秘书郎。代宗大历(766—779)间,严中丞节度河南(严郢为河南尹,维时为河南尉),辟佐幕府。迁余姚令。终右补阙。官终秘书郎

  • 字:正文
  • 籍贯:越州(今绍兴)
  • 生卒年:742—756

相关古诗词

荆溪馆呈丘义兴

失路荆溪上,依人忽暝投。

长桥今夜月,阳羡古时州。

野烧明山郭,寒更出县楼。

先生能馆我,无事五湖游。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送少微上人东南游

旧游多不见,师在翟公门。

瘴海空山热,雷州白日昏。

片心应为法,万里独无言。

人尽酬恩去,平生未感恩。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

送李秘书往儋州

魑魅曾为伍,蓬莱近拜郎。

臣心瞻北阙,家事在南荒。

莎草山城小,毛洲海驿长。

玄成知必大,宁是泛沧浪。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送房元直赴北京

犹道楼兰十万师,书生匹马去何之。

临歧未断归家目,望月空吟出塞诗。

常欲激昂论上策,不应憔悴老明时。

遥知到日逢寒食,彩笔长裾会晋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