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寝

何处春暄来,微和生血气。

气熏肌骨畅,东窗一昏睡。

是时正月晦,假日无公事。

烂熳不能休,自午将及未。

缅思少健日,甘寝常自恣。

一从衰疾来,枕上无此味。

形式: 古风

翻译

春风从哪里吹来,带来微微暖意使血液活跃。
温暖的气息让身心舒畅,我靠在东窗不知不觉就沉睡了。
此刻正值正月最后一天,休假中没有公事烦扰。
慵懒的状态无法停止,从中午一直持续到傍晚。
回想年轻健康的日子,酣睡总是那么自由自在。
自从衰老病痛来临,枕头上的安逸滋味就不再有了。

注释

何处:哪里。
春暄:春天的温暖。
微和:微弱的暖意。
血气:血液的活力。
气熏:温暖的气息熏染。
肌骨:肌肤和骨头。
畅:舒畅。
东窗:指靠东的窗户。
一昏睡:一整个下午都在昏睡。
是时:此时。
正月晦:正月的最后一天。
假日:休假。
无公事:没有公务。
烂熳:慵懒,闲适。
不能休:无法停止。
自午将及未:从中午到将近傍晚。
缅思:追忆。
少健日:年轻健康的时候。
甘寝:安眠。
自恣:自由自在。
一从:自从。
衰疾:衰老和疾病。
无此味:没有这种感觉(指安逸)。

鉴赏

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温馨的春日午睡情景。"何处春暄来,微和生血气"两句,通过对春天温度变化的感受,传达了一种生命力与活力的觉醒。春意渐浓,阳光透过窗棂,带来了温暖的气息,让人的肌骨都感到舒适。

"气熏肌骨畅,东窗一昏睡"则进一步描写了这种温暖所带来的惬意睡眠。诗人沉浸于这份宁静之中,忘却了一切世俗纷扰。

时间的流逝在"是时正月晦,假日无公事"中得到了体现。这是一个没有繁忙工作和公务缠身的午后,诗人可以完全放松自己,享受这份难得的清净。

然而,这种悠闲并非长久。"烂熳不能休,自午将及未"表明尽管想要尽情享受这份宁静,但时间不会因为个人的愿望而停留。中午到傍晚,时光飞逝,而诗人却无法完全摆脱繁忙的现实。

在"缅思少健日,甘寝常自恣"中,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过去健康无忧时代的怀念。在那个时候,睡眠是一种纯粹的享受,没有任何担忧和压力。然而,现在这种放纵自己的睡意已经成为一种奢侈,因为身体的衰弱和疾病的困扰。

最后一句"一从衰疾来,枕上无此味"则表达了诗人自从生病以来,再也无法体验到那种纯粹、悠然的睡眠乐趣。疾病带来的痛苦和不适,让曾经的甘美睡眠变得遥不可及。

整首诗通过对春日午睡的细腻描写,抒发了对健康生活的怀念,以及疾病给生活带来改变的感慨。白居易以其特有的平易近人和深刻内涵,为我们展现了一幅生动的春日生活画卷。

收录诗词(2943)

白居易(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 字:乐天
  • 号:香山居士
  • 生卒年:772年-846年

相关古诗词

昭国闲居

贫闲日高起,门巷昼寂寂。

时暑放朝参,天阴少人客。

槐花满田地,仅绝人行迹。

独在一床眠,清凉风雨夕。

勿嫌坊曲远,近即多牵役。

勿嫌禄俸薄,厚即多忧责。

平生尚恬旷,老大宜安适。

何以养吾真,官闲居处僻。

形式: 古风

昼寝

坐整白单衣,起穿黄草屦。

朝餐盥漱毕,徐下阶前步。

暑风微变候,昼刻渐加数。

院静地阴阴,鸟鸣新叶树。

独行还独卧,夏景殊未暮。

不作午时眠,日长安可度。

形式: 古风 押[遇]韵

枯桑

道傍老枯树,枯来非一朝。

皮黄外尚活,心黑中先焦。

有似多忧者,非因外火烧。

形式: 古风 押[萧]韵

洗竹

布衾寒拥颈,毡履温承足。

独立冰池前,久看洗霜竹。

先除老且病,次去纤而曲。

剪弃犹可怜,琅玕十馀束。

青青复籊籊,颇异凡草木。

依然若有情,回头语僮仆。

小者截鱼竿,大者编茅屋。

勿作彗与箕,而令粪土辱。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