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柏台山僧

上方唯一室,禅定对山容。

行道临孤壁,持斋听远钟。

枯藤离旧树,朽石落高峰。

不向云间见,还应梦里逢。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冬]韵

翻译

在山顶的静室中,坐禅面对着山的景致。
行走道路靠近陡峭崖壁,吃斋时听见远处寺庙的钟声。
干枯的老藤离开了原来的树木,腐烂的石头从高山上滚落。
若不是在云雾中相见,也许就会在梦里相逢。

注释

上方:山顶上。
唯一室:唯一的静室,指修行的地方。
禅定:佛教修行的一种方法,通过静坐冥想达到心无杂念的境界。
山容:山的外观、景色。
行道:行走的道路,也指修行之路。
临:靠近。
孤壁:陡峭的崖壁。
持斋:遵守吃斋的规定,不吃荤腥。
远钟:远处传来的钟声,通常指寺庙的钟声。
枯藤:干枯的老藤。
离:脱离,离开。
旧树:原来生长的树木。
朽石:腐烂的石头。
落:掉落。
高峰:高山的顶端。
不向:如果不是在。
云间:云雾之中。
见:看见,相遇。
还应:或许,可能。
梦里逢:在梦中相遇。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僧人在柏台山的生活情景。"上方唯一室,禅定对山容"表达了僧人独自一人,在高处静坐修行,对着山的气势,这里体现了佛教中修行者的孤寂与超脱。"行道临孤壁,持斋听远钟"则展示了僧人的日常生活,他沿着小路前行,面对着孤独的墙壁,同时他遵守斋戒,聆听着远处传来的钟声,这些都增添了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

接下来的"枯藤离旧树,朽石落高峰"描绘了自然界的衰败与沧桑,枯藤不再依附于旧树,而是独立存在,朽石则从高山上坠落,这些形象暗示了一种时间流逝、物变的哲思。

最后两句"不向云间见,還應梦里逢"表达了诗人对僧人的认识,他不再企图在现实世界中寻找或理解这位僧人,而是认为只有在梦境中才能偶遇到这种超脱尘世的存在。这也反映出诗人对于禅者的生活态度的一种浪漫化和神秘化的想象。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界与僧人的生活状态的描绘,展现了一种清净、宁静而又超凡脱俗的意境。

收录诗词(70)

于鹄(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大历、贞元间诗人也。隐居汉阳,尝为诸府从事。其诗语言朴实生动,清新可人;题材方面多描写隐逸生活,宣扬禅心道风的作品。代表作有《巴女谣》、《江南曲》、《题邻居》、《塞上曲》、《悼孩子》、《长安游》、《惜花 》、《南溪书斋》、《题美人》等,其中以《巴女谣》和《江南曲》两首诗流传最广

相关古诗词

题树下禅师

久行多不定,树下是禅床。

寂寂心无住,年年日自长。

虫蛇同宿涧,草木共经霜。

已见南人说,天台有旧房。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赠不食姑

不食非关药,天生是女仙。

见人还起拜,留伴亦开田。

无窟寻溪宿,兼衣扫叶眠。

不知何代女,犹带剪刀钱。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赠王道者

去寻长不出,门似绝人行。

床下石苔满,屋头秋草生。

学琴寒月短,写易晚窗明。

唯到黄昏后,溪中闻磬声。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赠兰若僧

一身禅诵苦,洒扫古花宫。

静室门常闭,深萝月不通。

悬灯乔木上,鸣磬乱幡中。

附入高僧传,长称二远公。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