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十一首(其一)

不厌东溪绿玉君,天坛双凤有时闻。

一峰晓似朝仙处,青节森森倚绛云。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文]韵

翻译

我并不厌倦东溪边翠绿的景色,那里的美景如同碧玉般吸引人,
偶尔还能听到天坛上传来的凤鸣声,犹如双凤齐飞。

注释

东溪:指代一条清澈的溪流。
绿玉:形容溪水边翠绿如玉的景色。
天坛:古代皇家祭祀天地的场所,这里可能象征着高雅之地。
双凤:可能指的是天坛上的两只凤凰雕像或自然中的鸟儿。
有时闻:偶尔能听到。
一峰:一座山峰。
晓:早晨。
朝仙处:朝拜神仙的地方,可能象征着仙境。
青节:青翠的竹子,古代常用来比喻人的品性高洁。
森森:繁密的样子,形容竹林茂盛。
绛云:深红色的云彩,可能象征着祥瑞之气。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水画面,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精细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高洁。"不厌东溪绿玉君"一句中,"东溪"可能指的是某个具体的地理位置,而"绿玉君"则是对那里的美丽山水的一种拟人化表达,显示出诗人对自然之美的喜爱与赞赏。

接下来的"天坛双凤有时闻",天坛可能是指北京的天坛,而"双凤"或许象征着和谐与吉祥。这里通过提及远方的名胜之地,增添了一种空间上的广阔感,同时也让人联想到诗人心中所仰慕的高洁与神圣。

"一峰晓似朝仙处"一句,则是对山峰清晨景象的一种描绘。"一峰"指的是单独的一座山峰,而"晓似朝仙处"则让人想象到那种超凡脱俗、如同仙境般的清新气息。

最后,"青节森森倚绛云"中,"青节"可能是对竹子的美称,而"森森"形容了竹林茂密的景象。"倚绛云"则描写出竹子与天上的云彩相依偎的情状,给人以一种宁静而超脱尘世的感觉。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山水之美的细腻描画,以及对高洁仙境的向往,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之美的深刻领悟和内心世界的清幽雅致。

收录诗词(176)

陈陶(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全唐诗》卷七百四十五“”传作“岭南(一云鄱阳,一云剑浦)人”。然而从其《闽川梦归》等诗题,以及称建水(在今福建南平市东南,即闽江上游)一带山水为“家山”(《投赠福建路罗中丞》)来看,而岭南(今广东广西一带)或鄱阳(今江西波阳)只是他的祖籍。早年游学长安,善天文历象,尤工诗。举进士不第,遂恣游名山。唐宣宗大中(847—860年)时,隐居洪州西山(在今江西新建县西),后不知所终。有诗十卷,已散佚,后人辑有《陈嵩伯诗集》一卷

  • 号:三教布衣
  • 籍贯:当是剑浦(今福建南平)
  • 生卒年:约公元812—约885年

相关古诗词

竹十一首(其二)

万枝朝露学潇湘,杳霭孤亭白石凉。

谁道乖龙不得雨,春雷入地马鞭狂。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

竹十一首(其三)

啸入新篁一里行,万竿如瓮锁龙泓。

惊巢翡翠无寻处,闲倚云根刻姓名。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竹十一首(其四)

青岚帚亚思吾祖,绿润偏多忆蔡邕。

长听南园风雨夜,恐生鳞甲尽为龙。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冬]韵

竹十一首(其五)

迸玉闲抽上钓矶,翠苗番次脱霞衣。

山童泥乞青骢马,骑过春泉掣手飞。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