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风

冬江尽说风长北,偏我北来风便南。

未必天公真有意,却逢人事偶相参。

残农得暖堪登获,破屋多寒且曝檐。

果使困穷能稍济,不妨经月阻江潭。

形式: 七言律诗

鉴赏

这首诗名为《阻风》,是明代著名思想家、文学家王守仁所作。诗中描绘了诗人乘船北行时遭遇逆风的情景,通过自然界的风向变化,巧妙地融入了对人生际遇的深刻思考。

首联“冬江尽说风长北,偏我北来风便南”,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一幅冬日江面的景象:江面上的风总是自北而南吹拂,然而当诗人逆流而上时,偏偏遇到的是从南方吹来的风。这里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自然界的规律与个人的行动形成鲜明对照,暗示了人生的不可预测性和偶然性。

颔联“未必天公真有意,却逢人事偶相参”,进一步揭示了诗人对自然现象背后深层意义的思考。他怀疑是否真的是天意在安排这一切,还是因为人的行为和选择,无意间与自然界的规律产生了某种微妙的联系。这一联表达了诗人对于命运与自由意志之间关系的哲学思考。

颈联“残农得暖堪登获,破屋多寒且曝檐”转而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尽管诗人遭遇逆风,但对农民而言,温暖的天气有利于农作物的收获;而对于那些破旧的房屋,人们则可以利用阳光取暖。这一联通过对比,展现了自然界对不同群体的不同恩赐,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社会底层民众生活的关怀。

尾联“果使困穷能稍济,不妨经月阻江潭”则是对前文情感的升华。诗人设想如果这次的困境能够带来一些帮助或改善,那么即使长时间被困在江边,也是值得的。这一联体现了诗人面对困难时的乐观态度和对改变现状的渴望。

整体来看,《阻风》一诗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观,更蕴含了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命运以及社会问题的独特见解。通过细腻的笔触和深邃的思考,王守仁成功地将个人体验与普遍的人类情感相融合,使得这首诗具有了超越时空的魅力。

收录诗词(564)

王守仁(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幼名云,封新建伯,谥文成,人称王阳明。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王阳明不仅是宋明心学的集大成者,一生事功也是赫赫有名,故称之为“真三不朽”其学术思想在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国家乃至全球都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因此,(心学集大成者)和孔子(儒学创始人)、孟子(儒学集大成者)、朱熹(理学集大成者)并称为孔、孟、朱、王

  • 字:伯安
  • 号:阳明
  • 生卒年: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

相关古诗词

用韵答伍汝真

莫怪乡思日夜深,干戈衰病两相侵。

孤肠自信终如铁,众口从教尽铄金。

碧水丹山曾旧约,青天白日是知心。

茅茨岁晚饶风景,云满清溪雪满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过鞋山戏题

曾驾双虬渡海东,青鞋失脚堕天风。

经过已是千年后,踪迹依然一梦中。

屈子漫劳伤世隘,杨朱空自泣途穷。

正须坐我匡庐顶,濯足寒涛步晓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杨邃庵待隐园次韵五首(其一)

嘉园名待隐,专待主人归。

此日真归隐,名园竟不违。

岩花如共语,山石故相依。

朝市都忘却,无劳更掩扉。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杨邃庵待隐园次韵五首(其二)

大隐真廛市,名园陋给孤。

留侯先谢病,范老竟归湖。

种竹非医俗,移山不是愚。

对时存燮理,经济自成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虞]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