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乐天早夏见怀

庭柚有垂实,燕巢无宿雏。

我亦辞社燕,茫茫焉所如。

君诗夏方早,我叹秋已徂。

食物风土异,衾裯时节殊。

荒草满田地,近移江上居。

八日复切九,月明侵半除。

形式: 古风

翻译

庭院的柚树挂满了果实,燕子的巢中却没了过夜的幼鸟。
我也像那离群的社燕,面对茫茫未知何去何从。
你的诗篇在夏日刚至时已诞生,而我感叹秋天已悄然而逝。
食物与风土人情各不相同,被褥的更换标志着季节的差异。
田野间长满了荒草,我新近搬到了江边居住。
初八之后紧接着就是初九,月光明亮,已过了半个夜晚。

注释

庭柚:庭院中的柚子树。
垂实:挂满果实。
燕巢:燕子的巢穴。
宿雏:过夜的幼鸟。
辞:告别,离开。
社燕:指群居的燕子,常用来比喻朋友相聚或离散。
焉所如:去哪里,表迷茫不知所措。
夏方早:夏天刚刚开始。
徂:过去,消逝。
食物风土异:饮食习惯和地方风情不同。
衾裯:被褥,代指季节变化的标志。
时节殊:季节差异大。
荒草:杂乱生长的野草。
江上居:江边的住处。
八日复切九:指时间从初八到了初九。
月明:月光皎洁。
侵半除:月亮已升起,照亮了半个夜晚,'除'指夜晚的时间。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友人离别后的怀念之情。开篇“庭柚有垂实,燕巢无宿雏”两句,通过对比庭院里的柚子已经结果,而燕子的巢中却没有留宿的幼雏,暗示时间的流逝和生命周期的更替,表达了诗人对于友情的珍视。

接着“我亦辞社燕,茫茫焉所如”表明诗人也像燕子一般离去,但心中的方向却茫茫无从追寻,体现了对友人的深切思念和内心的迷茫。下文“君诗夏方早,我叹秋已徂”则是通过对比友人的诗歌如夏日般早熟,而自己的感慨却像秋天一般已经过去,进一步强化了时间流逝与情感的主题。

“食物风土异,衾裯时节殊”两句,通过食物和衣物的差异,凸显了异地他乡的孤独感和不适应,以及对季节变迁的感慨。紧接着“荒草满田地,近移江上居”则是诗人为了逃避这种孤寂,选择了搬到江边居住,但这也未能消除内心的凄凉。

最后,“八日复切九,月明侵半除”通过对时间的精确计算和月光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于友人的思念如影随形,不论白天黑夜,都无法抹去。这也强化了整首诗中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无奈感。

总体而言,这是一首充满离愁和怀旧之情的诗篇,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生动的自然意象,展现了诗人深沉的内心世界。

收录诗词(887)

元稹(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别字威明,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

  • 字:微之

相关古诗词

酬乐天赴江州路上见寄三首(其一)

昔在京城心,今在吴楚末。

千山道路险,万里音尘阔。

天上参与商,地上胡与越。

终天升沈异,满地网罗设。

心有无朕环,肠有无绳结。

有结解不开,有环寻不歇。

山岳移可尽,江海塞可绝。

离恨若空虚,穷年思不彻。

生莫强相同,相同会相别。

形式: 古风

酬乐天赴江州路上见寄三首(其二)

襄阳大堤绕,我向堤前住。

烛随花艳来,骑送朝云去。

万竿高庙竹,三月徐亭树。

我昔忆君时,君今怀我处。

有身有离别,无地无岐路。

风尘同古今,人世劳新故。

形式: 古风

酬乐天赴江州路上见寄三首(其三)

人亦有相爱,我尔殊众人。

朝朝宁不食,日日愿见君。

一日不得见,愁肠坐氛氲。

如何远相失,各作万里云。

云高风苦多,会合难遽因。

天上犹有碍,何况地上身。

形式: 古风

酬乐天登乐游园见忆

昔君乐游园,怅望天欲曛。

今我大江上,快意波翻云。

秋空压澶漫,澒洞无垢氛。

四顾皆豁达,我眉今日伸。

长安隘朝市,百道走埃尘。

轩车随对列,骨肉非本亲。

誇游丞相第,偷入常侍门。

爱君直如发,勿念江湖人。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