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王伯伦应制授正字归

当年最称意,数子不如君。

战胜时偏许,名高人共闻。

半天城北雨,斜日灞西云。

科斗皆成字,无令错古文。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文]韵

翻译

回想当年最得意之时,诸多人中无人能比得上您。
战场上常能偏得胜利的赞许,您的威名众人皆知。
城北的雨似乎飘洒在半空,夕阳下灞水西边云霞满天。
如同科斗虫般的古文字,都应被正确书写,不要让它们在传承中错乱。

注释

当年:往昔的岁月。
称意:感到满意或得意。
数子:众多的人。
不如君:比不上你。
战胜:在战斗中获胜。
时偏许:时常受到特别的赞许。
名高:名声响亮。
人共闻:人们共同知晓。
半天:空中,半空中。
城北:城市北面。
雨:雨水,这里指下雨的情景。
斜日:夕阳,傍晚的太阳。
灞西:灞水之西,灞河位于中国陕西省西安市东郊,这里用作地名。
科斗:科斗虫,古代对蝌蚪的别称,形状像篆书的字形。
皆成字:都能形成文字。
无令:不要让。
错古文:古文出现错误,这里比喻保持传统文化的准确性。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岑参的作品,名为《送王伯伦应制授正字归》。从诗中可以看出,岑参是在赞美王伯伦的文采和才能,同时也流露出对友人的不舍和期许。

“当年最称意,数子不如君。”这里诗人表达了对王伯伦才华的最高评价,认为他在当时是最出众的人物,即使有其他人才,也无法与之相比。

“战胜时偏许,名高人共闻。”这两句强调了王伯伦的成就和声望,他的功绩是在战争中取得的,所以他的名字和地位都是公认的。

“半天城北雨,斜日灞西云。”这里描绘了一种分离的情景,城北下雨,太阳偏西,云彩散漫,这是送别时常见的景象,也隐含着诗人对朋友离去的不舍之情。

“科斗皆成字,无令错古文。”这两句则是在肯定王伯伦的文学才能,他的作品无不工整,每一个字都恰到好处,符合古典文学的规范。

总体来说,这首诗既是对朋友才华的赞美,也蕴含了深厚的情谊和对未来的美好祝愿。

收录诗词(395)

岑参(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边塞诗人,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后徙居江陵。早岁孤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进士,初为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天宝末年,封常清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为其幕府判官。代宗时,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世称“岑嘉州”。大历五年(770年)卒于成都

  • 籍贯:南阳
  • 生卒年:约715-770年

相关古诗词

送王录事却归华阴

相送欲狂歌,其如此别何。

攀辕人共惜,解印日无多。

仙掌云重见,关门路再过。

双鱼莫不寄,县外是黄河。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

送韦侍御先归京

闻欲朝龙阙,应须拂豸冠。

风霜随马去,炎暑为君寒。

客泪题书落,乡愁对酒宽。

先凭报亲友,后月到长安。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

送四镇薛侍御东归

相送泪沾衣,天涯独未归。

将军初得罪,门客复何依。

梦去湖山阔,书停陇雁稀。

园林幸接近,一为到柴扉。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送弘文李校书往汉南拜亲

未识已先闻,清辞果出群。

如逢祢处士,似见鲍参军。

梦暗巴山雨,家连汉水云。

慈亲思爱子,几度泣沾裙。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文]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