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井

何年清泉眼,几斛涵苍苔。

瓮盎日夜至,长满莫可涯。

天旱不知竭,众流起黄埃。

淘绠乾未定,能使沴气开。

庙祠失根柢,故老奠酒杯。

蚕民咒枣栗,千斤意徘徊。

儿童惯冷暖,预知春秋来。

临之鉴须眉,方鉴无煤炱。

窟穴若喉吭,我疑吐云雷。

何当鞭蜃螭,与国驱旱灾。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名为《灵井》,是宋代诗人黄庶所作。诗中以清泉眼为题材,描绘了一处神秘而富有力量的水井。诗人首先赞美了井水清澈,仿佛能涵养大片苍苔,日夜流淌,永不枯竭。他通过描绘天旱时井水依然充盈,以及淘洗井水能驱散不祥之气的情景,展现了井的神奇和重要性。

接着,诗人将井视为庙祠的根基,象征着生活的源泉和信仰寄托。当地民众,特别是蚕农,对井水充满敬畏,祈祷丰收,连儿童也能感知井水带来的季节变换。诗人借此表达对井的敬仰,并期望能借助井的力量,如驾驭蜃螭般驱散旱灾,保佑国家安宁。

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通过灵井这一物象,寓言了人们对水源的依赖和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体现了古代文人对生活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思考。

收录诗词(168)

黄庶(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黄湜子。仁宗庆历二年进士。历佐一府三州,皆为从事。后摄知康州。工诗。有《伐檀集》

  • 字:亚父
  • 籍贯:宋洪州分宁

相关古诗词

灸赘疣

赘疣在予手,累久至三四。

初视君外物,于意不能置。

居闲或灸灼,已没出复继。

赘出与赘没,曾莫生死异。

天地赘一气,万物赘天地。

赘复赘于人,小大而已矣。

人之于为赘,作为有大盩。

至理本无事,破真以为伪。

善恶乱大性,赏罚乱大治。

宫徵乱大声,青黄乱大贲。

寸尺乱大刑,酸咸乱大味。

大朴如疮疽,空虚无完理。

天地不尔仇,尔独赘之计。

耻指不若人,孟子其有谓。

志小略其大,殆非达者意。

弃火复投艾,两忘吾赘赘。

形式: 古风

依韵和酬雷太简见贻之什

生长诗与书,不信世道难。

出处愧古人,章句得一官。

舌强不肯柔,开口谁欣欢。

十年走尘土,蹭蹬苦地寒。

纡朱非良贵,宁较厚与单。

古心自突兀,胸中郁万端。

昔常玩于水,今乃知其澜。

身世心已灰,人事鼻可酸。

病卧得君诗,喜试昏膜看。

意远辞淡泊,稠重欲相宽。

以言药我病,吴鲈佐秦餐。

大句牵勉酬,韵高语难安。

形式: 古风 押[寒]韵

和子仪巡捕蝗

天子辍霖雨,兹来泽东民。

威声先公至,暴攘客四邻。

下车坐无事,惩劝裨秋春。

物价以日减,囷仓饱新陈。

俗愚其何知,蝗来遏公仁。

所至不为灾,群飞乱烟云。

公虑种吾土,且为沴气根。

计丁立捕法,官行劳其勤。

老幼千里眉,朝蹙夕已伸。

我知公之德,由此碑齐人。

形式: 古风

和白云庵七首(其一)白云庵

白云无种满地生,有时出山为雨露。

老僧惆怅望云归,尽日庵前自来去。

形式: 七言绝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