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昭卿赋赠叶神童(其二)

神童天纵何聪明,十幅一息增荣名。

若非唐朝李太白,靖通真人当复生。

击石轰雷惊四座,宝卷拈出安群情。

八卦五行有妙用,金丹大药自然成。

布衲蹁跹贱罗绮,银钩婉娩鬼神惊。

仙山便好留仙佩,何必蓬莱顶上行。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翻译

神童天赋异禀真聪明,十幅画卷瞬间增声名。
若非唐代诗仙李白再生,定是靖通真人再显灵。
击石如雷震惊全场,珍贵经书取出安抚人心。
八卦五行奥妙无穷,炼制金丹大道自然成。
布衣翩翩轻视华丽衣物,银钩舞动鬼神也为之惊叹。
仙山便是留住仙人的佳地,何必还要去蓬莱山顶行呢?

注释

神童:非常聪明的孩子。
天纵:天赋极高。
十幅:十张。
一息:片刻。
增荣名:提升名声。
唐朝:中国历史上的唐朝。
李太白:李白,唐代著名诗人。
靖通真人:道教中的虚构人物。
复生:重生。
击石轰雷:用力击打石头发出雷鸣声。
四座:四周的人群。
宝卷:珍贵的经书。
安群情:安抚众人情绪。
八卦五行:中国古代哲学概念。
妙用:神奇的作用。
金丹:道教修炼的丹药。
大药:指长生不老药。
布衲:粗布衣服。
贱罗绮:轻视华丽的丝绸。
银钩:银色的钩子。
婉娩:优美地舞动。
仙山:传说中的仙境。
仙佩:神仙佩戴的饰品。
蓬莱:神话中的仙岛。
顶上行:前往山顶。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白玉蟾为倪昭卿赋赠给叶神童所作的第二首。诗中充满了对叶神童才华横溢、天资聪颖的赞美之词,同时也蕴含着作者对于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崇敬之情。

"神童天纵何聪明,十幅一息增荣名。" 这两句描写了叶神童才思敏捷,才能横溢,每创作一次便能迅速积累荣誉。"十幅"可能指的是诗歌、书法等艺术作品,"一息"则形象地表达了他的速度和效率。

"若非唐朝李太白,靖通真人当复生。" 这两句表明倪昭卿的才华如果不是像李白那般卓绝,那么即便是古代神仙也会因为羡慕而重返尘世。在这里,诗人用夸张的手法来赞美叶神童。

"击石轰雷惊四座,宝卷拈出安群情。" 这两句描绘了叶神童不仅才华横溢,而且他的作品如同震撼人心的雷鸣,能够安抚众人的情感。"宝卷"可能指的是珍贵的书籍或诗歌集。

"八卦五行有妙用,金丹大药自然成。" 这两句则是对叶神童在道教修炼方面的造诣和理解进行赞誉,暗示他的内丹功夫已经达到了很高的层次,能够自如地掌握宇宙间的规律。

"布衲蹁跹贱罗绮,银钩婉娩鬼神惊。" 这两句用了对比的手法来形容叶神童的才华和作品,如同破旧不堪的布料之中隐藏着精美绝伦的绣花,连鬼神都为之震惊。

最后两句 "仙山便好留仙佩,何必蓬莱顶上行。" 则是诗人表达了希望叶神童能够留在世间的愿望,而不需要追求传说中的仙境蓬莱,因为现实世界已经拥有如此才华横溢的人物,不必再寻找远方的幻想之地。

整首诗通过对叶神童多方面才艺的赞美,展现了作者白玉蟾对于友人才华的高度评价和深切的情感寄托。

收录诗词(1200)

白玉蟾(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祖籍福建闽清,生于海南琼州,内丹理论家。南宗的实际创立者,创始金丹派南宗,金丹派南五祖之一。生卒年待考,原名葛长庚,本姓葛,名长庚。自称神霄散史,海南道人,琼山老人,武夷散人。幼聪慧,谙九经,能诗赋,长于书画,12岁时举童子科,作《织机》诗;才华横溢,著作甚丰。自幼从陈楠学丹法,嘉定五年(1212)八月秋,再遇陈楠于罗浮山,得授金丹火候诀并五雷大法

  • 字:如晦
  • 号:琼琯
  • 籍贯:南宋时
  • 生卒年:1134~1229

相关古诗词

挹爽

高人今居笔架山,苍烟冥濛常风寒。

西壁千岩青未了,万顷岚光薄清晓。

晓来轩窗敞且明,风棂月牖一壶冰。

鸡声未断钟声起,起饮沆瀣朝紫清。

人间红尘刺人眼,世上蜗蝇徒尔乱。

岂复知此爽气佳,已被高人俱占断。

形式: 古风

挽知宫王月谷三章(其二)

去年五月风飕飕,人在方瀛山上头。

见我飘然动行色,有诗因尔话离愁。

早知如许归仙速,悔不迟为几日留。

闻道先生归去日,千岩万壑正中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挽知宫王月谷三章(其一)

去年五月扣松关,方与先生一解颜。

今我杖藜寻旧隐,闻君琴剑蜕空山。

交朋满眼今无几,羁旅伤心为一潸。

自叹洞前东去水,不若逝者若为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栖霞

冷烟缠山腰,暗水冽石骨。

欲风松先鸣,未雨苔已滑。

洞前多琪花,洞里多紫霞。

高人得所栖,日永蒸胡麻。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