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并序(其十六)

善劝诸贵等,□□□□□。

火急造桥梁,运度身得过。

福至生西方,各难知厌足。

身是有限身,程期太剧促。

纵有百年活,徘徊如转烛。

憨人连脑痴,买锦妻装束。

无心造福田,有意事奴仆。

只得暂时劳,旷身入苦毒。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由唐代诗人王梵志所作,名为《诗并序(其十六)》。诗中以生动的语言和寓言式的叙述,揭示了人性中的贪婪与短视,以及对物质享受的盲目追求所带来的痛苦。

首先,诗的开头“善劝诸贵等”,似乎在提醒那些权贵阶层的人们,要懂得节制和劝导他人。接着,“火急造桥梁,运度身得过”这一句,形象地描绘了人们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不惜一切代价去获取资源,如同急于建造桥梁以便快速通过,不顾及长远和后果。

“福至生西方,各难知厌足”则表达了人们对幸福的追求往往没有止境,无论得到多少,总认为不够。这种贪婪的心态,使得人们难以满足,永远处于不满足的状态之中。

“身是有限身,程期太剧促”强调了生命的短暂和时间的紧迫性,暗示人们应该珍惜时间,而不是一味地追求物质和虚荣。生命如同燃烧的蜡烛,虽然可以照亮一时,但终将熄灭,无法挽回。

“纵有百年活,徘徊如转烛”进一步强调了生命的有限性,即使拥有百年的寿命,也如同旋转的蜡烛,最终会燃尽。这提醒人们要珍惜每一刻,不要让生命在无谓的追求中流逝。

最后,“憨人连脑痴,买锦妻装束。无心造福田,有意事奴仆。只得暂时劳,旷身入苦毒。”通过对比憨人和智者的行为,指出那些只顾眼前享乐,忽视内心修养和长远利益的人,最终只能在短暂的劳碌中陷入更深的痛苦。而真正的智慧在于,用心培养品德,帮助他人,这样不仅能够为自己积累善果,还能在精神上获得真正的满足和快乐。

整首诗通过寓言式的叙述,深刻地揭示了人性的弱点和社会现象,具有很强的警示意义,鼓励人们反思自己的行为,追求更有意义和价值的生活。

收录诗词(353)

王梵志(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约唐初数十年间在世。幼时家境尚殷富,多读诗书,曾有妻室儿女,中年后家业败落,遂皈信佛教。晚况萧条,享年逾七十。喜作诗宣弘佛理,劝诫世人,多用村言俚语,唐时民间流传颇广。有集

  • 籍贯:卫州黎阳

相关古诗词

诗并序(其十七)

傍看数个大憨痴,造舍拟作万年期。

人人百岁乃有一,纵令长命七十稀。

□□□□期却半,欲似流星光暂时。

中途少少辽乱死,亦有初生婴孩儿。

无问男夫及女妇,不得惊忙审三思。

年年相续罪根重,月月增长肉身肥。

日日造罪不知足,恰似独养神猪儿。

不能透圈四方走,还须圈里待死时。

自造恶业还自受,如今痛苦还自知。

形式: 古风

诗并序(其十八)

吾家多有田,不善广平王。

有钱怕不用,身死留何益?

承闻七七斋,暂施鬼来吃。

永别生时盘,酒食无踪迹。

配罪剔受苦,隔命绝相觅。

形式: 古风

诗并序(其十九)

借贷不交通,有酒深藏善。

有钱怕人知,眷属相轻薄。

身入黄泉下,他吃他人著。

破除不由你,用尽遮他莫。

形式: 古风

诗并序(其二十)

道士头侧方,浑甚总著黄。

无心礼拜佛,恒贵天尊堂。

三教同一体,徒自浪褒扬。

一被沾贤圣,无弱亦无强。

莫为分别相,师僧自设长。

同尊佛道教,凡恪送衣裳。

粮食逢医药,垂死续命汤。

敕取一生活,应报上天堂。

形式: 古风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