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之子时相见,邀人晚兴留。
霁潭鳣发发,春草鹿呦呦。
杜酒偏劳劝,张梨不外求。
前村山路险,归醉每无愁。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名为《题张氏隐居二首(其二)》。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描绘田园生活和友情的诗句。
首先,“之子时相见,邀人晚兴留”表达了与朋友聚会的情景,以及那种不愿意分离的心情。“霁潭鳣发发,春草鹿呦呦”则是对自然美景的描绘,其中“霁潭”指的是雨后的潺潺溪水,“鳣发”形容鱼跃出水面的活跃场景,而“春草鹿呦呦”则是春天里鹿在青草丛中跳跃嬉戏的温馨画面。
接着,“杜酒偏劳劝,张梨不外求”显示了诗人与朋友共同享受美酒和果实的欢乐时光。这里的“杜酒”是指杜甫自家酿造的美酒,而“张梨”则可能是指张氏隐居中的优质梨果,不需向外寻觅。
最后,“前村山路险,归醉每无愁”表现了诗人在返回时虽然路途陡峭,但由于醉意浓厚,所以并没有感到烦恼。这不仅反映了诗人的豁达,也体现了他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满足。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以及诗人与朋友之间的情谊交流,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享受简单生活乐趣的情怀。
不详
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草堂纪念
忠州三峡内,井邑聚云根。
小市常争米,孤城早闭门。
空看过客泪,莫觅主人恩。
淹泊仍愁虎,深居赖独园。
郑县亭子涧之滨,户牖凭高发兴新。
云断岳莲临大路,天晴宫柳暗长春。
巢边野雀群欺燕,花底山蜂远趁人。
更欲题诗满青竹,晚来幽独恐伤神。
叔父朱门贵,郎君玉树高。
山居精典籍,文雅涉风骚。
江汉终吾老,云林得尔曹。
哀弦绕白雪,未与俗人操。
野屋流寒水,山篱带薄云。
静应连虎穴,喧已去人群。
笔架沾窗雨,书签映隙曛。
萧萧千里足,个个五花文。